房屋买卖居间协议什么情况下无效

《民法典》第144条、146条、153条及《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房屋买卖居间协议无效的情形主要包括:签订主体无民事行为能力、存在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协议内容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等五种典型情况。这些情况就像给协议装上了"定时炸弹",一旦触发就会导致整个交易崩盘。

一、中介代签的协议成废纸

老张急着卖房出国,把钥匙交给中介小王全权处理。小王私自把房子低价卖给亲戚,结果老张回来发现价格不对,这协议能算数吗?《民法典》171条,这种情况属于无权代理,除非老张事后追认,否则协议无效。中介代签必须要有正规的授权委托书,还得在房管局备案,光嘴上说"全权代理"可不好使。

二、隐瞒房屋真相的协议要黄

李阿姨买学区房,中介拍胸脯保证能入学。签完协议才发现房子压根不在学区范围内,这种情况《民法典》148条,可以主张欺诈撤销协议。更严重的是隐瞒凶宅、抵押查封等情况,去年北京就有个案例,买家发现是凶宅后成功撤销交易,中介还赔了15万精神损失费。

三、霸王条款让协议变无效

"无论交易是否成功都要付中介费"——这种条款看着就坑人!《民法典》497条,明显加重对方责任的格式条款无效。去年杭州某中介公司就因这类条款被法院判决退还全部中介费。遇到"中介费不打折"、"必须接受指定贷款机构"等条款,记得拿起法律武器维权。

房屋买卖居间协议什么情况下无效

四、阴阳合同害人害己

为省税费做低房价?小心赔了夫人又折兵!王先生签了350万的阳合同给银行看,私下又补签了420万的阴合同。后来卖家反悔,拿着阳合同要求只付350万,法院最终认定阴合同无效。这种操作不仅被税务稽查,发生纠纷时法律也只保护真实交易价格。

五、中介资质造假全完蛋

马路边的小广告中介敢信吗?刘女士就吃过亏,签完协议发现中介根本没备案。《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无资质机构签订的居间协议属于无效合同。正规中介要在营业场所悬挂营业执照和备案证明,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能查真伪。

常见问题解答

Q1:中介没有备案资质,签订的协议还有效吗?

答:《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第18条,未备案的中介机构签订的居间协议无效。但已实际提供居间服务且促成交易的,买家需要支付必要费用。

Q2:协议里写了"不贷款必须现金补足",这合法吗?

答:这类条款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属于加重买方责任的无效条款。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要求删除或向住建部门投诉。

Q3:房主没签字但收了定金,协议有效吗?

答:关键看授权情况。中介持有房主的书面授权,协议有效;否则属于效力待定,房主一个月内不追认则协议自动失效。

Q4:签了居间协议发现房子被查封怎么办?

答:立即停止交易!《民法典》153条,标的物被司法查封的协议无效。可以要求中介赔偿损失,向住建部门举报中介失职行为。

Q5:协议约定的违约金过高有效吗?

答:超过实际损失30%的违约金被法院调整。但条款本身不必然无效,需要结合案情判断。建议签约时约定合理违约金比例。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