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人承担事故的法律责任
当交通事故发生时,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找驾驶员或车辆所有人追责。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2条和《民法典》第1165条,乘车人在特定情形下同样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这个冷知识让很多人惊掉下巴!今天我们就从专业角度掰开揉碎了讲讲,乘车人到底在什么情况下会被法律盯上。
你以为坐车就安全?这些行为让你赔钱坐牢
去年郑州有个真实案例:乘客老张急着赶高铁,途中不断拍打司机肩膀催促加速,导致车辆追尾前车。法院最终判决老张承担30%的赔偿责任。这告诉我们,乘车人下面这些作死行为都摊上大事:
1. 当人肉导航干扰驾驶:抢方向盘、遮挡后视镜、长时间和司机唠嗑导致分心。北京朝阳法院就判过一例,乘客持续遮挡后视镜被判担责20%。
2. 作死式乘车行为:把头手伸出窗外、乱扔东西砸到后车。上海某大学生把奶茶杯扔出窗外引发连环车祸,被判赔8.6万元。
3. 教唆司机违法:怂恿闯红灯、飙车、酒驾。河北曾发生乘客教唆朋友别怂直接冲酿成惨剧,两人双双入狱。
更狠的是,乘车人明知司机喝酒还坚持搭乘,最高法司法解释,出事后也要承担相应责任。这就好比明知船要沉还硬上,法律可不会惯着你。
灵魂拷问:乘车人最关心的5大法律问题
问题1:我只是说了句开快点就要负责?
法律可不是吃素的!这句话直接导致司机超速出事,《民法典》第1173条,乘客的教唆行为会被认定为过错。就像去年杭州网约车事故,乘客连续7次催促加速,最终被认定承担15%责任。
问题2:熊孩子乘车惹祸家长要背锅吗?
必须的!《民法典》第1188条,8岁以下儿童乘车惹事,监护人100%担责;8-18岁未成年人,家长要自证尽到监护责任,否则照样赔钱。建议给孩子准备安全座椅,既保安全又防赔钱。
问题3:拼车出事故我要不要赔同行人?
分三种情况:是免费拼车,你存在重大过错才要赔;有偿拼车则按过错比例赔偿;通过平台拼车,平台责任更大。但切记别在车里瞎指挥,否则真拼车拼出仇人。
问题4:事故后我该怎么做才能免责?
记住三字诀:①保持安静别干扰驾驶 ②系好安全带 ③及时劝阻危险行为。最重要的是保留行车记录仪证据,证明自己尽到安全义务。去年成都就有乘客因全程录像证明未干扰驾驶而成功免责。
问题5:网约车出事平台和我怎么分责?
最新司法解释明确:平台未尽审核义务承担主责,乘客过错单独追责。但你修改目的地导致司机分心,不好意思,这锅你得背。就像深圳那个让司机边开车边改导航的乘客,自掏腰包赔了3万。
说到底,乘车不是当大爷,法律把每个交通参与者都拴在责任链上。系好安全带管住嘴,既能保命又能保钱包,这波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