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事故责任有几种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三方事故责任划分主要存在三种类型:全部责任、主要责任与次要责任、同等责任。简单来说就是一方全赔按比例分摊各打五十大板三种模式。但远比法条复杂,去年杭州就发生过三车连环追尾,最终责任划分涉及四方主体,这里面的门道咱们往下唠。

真实案例告诉你责任划分的门道

上周刚处理完一个典型案例:张三开奔驰追尾李四的宝马,结果宝马被撞后失控又剐蹭了隔壁车道的王五。交警调取行车记录仪发现,李四在事发前有压线行驶行为。最终认定张三负主要责任(70%),李四次要责任(20%),王五无责。这种主次+无责的组合,比单纯的三方均摊更考验责任认定技术。

三方事故责任有几种

这些情形最容易扯皮

第一种是夹心饼干式追尾,中间车辆最吃亏。去年郑州高速上五车连撞,中间三辆车维修费加起来超过200万,头尾两车因为有行车记录仪证明安全车距反而担责较少。第二种是涉及特种车辆的情况,像救护车、消防车在执行任务时发生事故,责任认定会特殊处理。最麻烦的是涉及非机动车的事故,去年南京有个案例:电动车闯红灯被两辆机动车碰撞,法院判电动车承担45%责任,两辆机动车各承担27.5%。

保险理赔的三大潜规则

第一,交强险不分责任比例,只要有责任就要在限额内全额赔付。第二,商业险赔付要按责任比例计算,但超过5000元的案子建议直接走诉讼程序。第三,无责方也有权向保险公司申请无责赔付,这个很多人不知道。去年北京有个案子,无责车主通过这条规定多拿到了3万车辆贬值赔偿。

遇到事故牢记五步走

第一步:打开双闪放三角牌,伤者优先送医。第二步:拍摄全景照片要包含参照物,最好录视频记录现场。第三步:交换信息时不仅要留联系方式,还要拍对方驾驶证和交强险保单。第四步:24小时内必须报保险,超时被拒赔。第五步:签字前务必看清责任认定书,去年成都有人因没看清默认责任条款多赔了8万。

常见问题解答

1. 三方事故必须三方都担责吗?

不一定。A车违规变道导致B车急刹,C车追尾B车。这种情况判定A车全责,B、C车无责。关键看各方的过错程度是否达到法律规定的责任标准。

2. 责任比例怎么算出来的?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60条,考虑违法行为与事故后果的因果关系。超速20%担责30%,酒驾直接上浮50%责任比例。去年上海有个案子,因司机穿高跟鞋影响刹车,责任比例被额外增加10%。

3. 同等责任怎么赔钱?

举个实例:三车修理费分别是10万、8万、5万,总损失23万。按同等责任每人承担1/3即约7.67万。但交强险会优先赔付,剩余部分再按比例分摊。实际自费部分比理论值少30%左右。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