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辖权约定不明的情况

当合同里写着发生纠纷由法院管辖,却没说清楚哪个法院时,这种场景就像两个人在十字路口吵架却找不到交警。《民事诉讼法》第34条,协议管辖必须明确,否则视为无效。这时候法院会按照法定管辖原则来定——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标的物所在地这些要素就会成为破案关键。去年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的电商合同纠纷案,就因为合同里只写了由甲方所在地法院管辖却没写地址,按实际经营地确定了管辖权。

管辖权约定不明的情况

这些坑你肯定踩过

做外贸的小王最近头大,和意大利客户签的合同写着争议提交国际仲裁,但既没选仲裁机构也没约定地点。这种看起来高大上的条款其实形同虚设,真出了事还得扯皮半年。更常见的是物流公司老张的经历:运输合同里写着起运地法院管辖,结果货物在途中损坏,收货人坚持要在目的地起诉,两地法院踢了三个月皮球。

救命!合同里写了两个法院

去年某明星代言纠纷案就让法官犯了难,合同里赫然写着北京或上海法院管辖。这种情况可不是买双色球,最高法司法解释,选择性管辖条款有效!但主动权在原告手里,就像去餐厅可以选大堂或包间。不过要两个法院跨省份了,会被认定为约定不明。杭州和宁波的法院可以选,但杭州和哈尔滨就出问题。

常见问题急救包

合同写当地法院管辖,当地到底指哪儿?

这个问题就像问你家在哪一样模糊。去年有个建筑公司案子,合同里写着项目当地法院,结果甲方说是公司注册地,乙方咬定是工地所在地。法院按《民事诉讼法解释》第3条,以合同履行地为准。所以签合要写明XX市XX区,别玩文字游戏。

网购时勾选的协议算数吗?

你在某宝买东西时点同意的用户协议,里面藏着的管辖条款有效!但要网站是否尽到提示义务。去年有消费者成功挑战某平台,就因为管辖权条款用灰色小字藏在第28条。法院判例显示,采用加粗、弹窗等方式特别提示的才有效。

跨国合同扯皮该去哪国?

和外国公司签合同最怕这个。有个典型案例:中德企业约定争议提交被告所在地法院,结果德国公司坚持要在汉堡起诉,公司搬出《民事诉讼法》第265条,主张合同履行地。法院主要义务履行地确定管辖权。记住要约定仲裁机构或写明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微信聊天说的去你老家告有效吗?

还真不一定!去年有对合伙人通过微信约定纠纷在重庆解决,但法院发现聊天记录没明确法院,按被告住所地判到深圳。口头约定必须符合《民诉法》要求的书面形式,截屏聊天记录也被认可,但内容要明确到法院名称。

加盟合同里的陷阱条款

最近曝光的某奶茶加盟纠纷,合同写着由总部指定法院管辖。这种霸王条款其实无效!《民事诉讼法》第34条,协议管辖不得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遇到这种情况可以直接去合同履行地或被告住所地起诉,别被唬住。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