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的主观故意

《刑法》第266条,诈骗罪的核心要件就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财物。这里的主观故意就像犯罪分子的大脑操作系统,必须具备三个特征:明知自己在骗人、主动追求骗钱结果、早就盘算好怎么花赃款。举个栗子,张三伪造房产证抵押借款时,从P图那一刻起主观故意就成立了。

你以为的小聪明都在法律射程内

去年有个真实案例,李四在某鱼卖二手手机,故意隐瞒设备有暗病的事实。买家收到货发现是残次品要求退货,李四却玩消失。这种故意隐瞒关键信息的行为,就算没签书面合同,照样构成诈骗罪的主观故意。就像烧烤摊老板往羊肉串里掺鸭肉还嘴硬说是纯羊肉,本质上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现在流行的杀猪盘更是把主观故意玩出花。骗子会花3个月陪受害人聊人生理想,等感情到位了才下手要钱。这种放长线钓大鱼的操作,从他们注册虚假社交账号那刻起,主观故意的齿轮就开始咔咔转动了。

诈骗罪的主观故意

这五种常见套路都在诈骗射程内

1. 直播间里的家人们:主播喊着亏本清仓,实际价格比淘宝还贵30%,这种价格欺诈只要存在主观恶意就踩红线

2. 算命先生的消灾套餐:明知没有超能力还收钱做法事,收钱那秒就构成犯罪故意

3. 微商代理的躺赚神话:发展下线时夸大收益隐瞒风险,收加盟费时就埋下法律雷

4. 网贷中介的包装服务:帮客户伪造银行流水骗贷款,每做一单都是助攻诈骗

5. 婚恋网站的高富帅:盗图编造身份骗彩礼,发第一条私信时故意就形成了

灵魂拷问:这些情况算不算主观故意?

问题1:吹牛吹过头了算诈骗吗?
关键看有没有非法占有目的。老王酒桌上吹嘘能帮人办北京户口,事后真收了20万活动经费,这就是犯罪故意。但只是口嗨没收钱,顶多是道德问题。

问题2:被骗的钱拿去捐款能脱罪吗?
想得美!主观故意看的是占有目的产生时间。就像小偷把赃款捐给希望小学,不影响盗窃罪成立。诈骗分子就算事后做慈善,该坐牢还得坐。

问题3:创业失败还不上钱算诈骗吗?
重点看借款时的主观状态。确实想正经经营,因市场风险破产属于民事纠纷。但要是借款时就在澳门赌场挥霍,那就是妥妥的诈骗故意。

问题4:AI换脸骗钱怎么认定故意?
最高法最新解释明确:使用深度伪造技术实施诈骗,从开始搜集被害人信息、训练AI模型阶段,就已经构成犯罪预备,主观故意比传统诈骗更明显。

问题5:被胁迫参与诈骗怎么算?
要看是否有选择余地。被人拿枪指着脑袋去骗钱,构成紧急避险。但要是为还赌债自愿加入诈骗团伙,照样要承担刑责。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