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协议撤销和作废的区别

三方协议撤销和作废的区别

在法律语境下,三方协议撤销与作废看似都是终止合同的行为,实则存在本质差异。《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至一百五十一条,协议撤销特指因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或欺诈胁迫等情形,受损方向法院或仲裁机构主张取消协议效力。而协议作废则属于当事人协商一致终止权利义务关系,常见于《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规定的协议解除情形。撤销是法定救济手段需要司法介入,作废是自主协商结果无需第三方裁决。

职场新人必看:当三方协议遇上变故该怎么处理

每年毕业季都有同学因为考研上岸或找到更好工作,需要处理已签订的三方协议。去年小王就遇到这种情况——签约后收到心仪外企offer,他拿着新单位接收函找到原单位,说明情况后三方协商签署解约声明,这就是典型的协议作废。而小李的情况则不同,签约后发现企业虚报薪资待遇,收集证据后通过劳动仲裁撤销协议,这就是法定撤销权的运用。

商业合作中的真实案例解读

某科技公司与供应商、物流方签订的三方供货协议中隐藏着陷阱条款。合作三个月后科技公司发现物流成本虚高40%,经专业审计发现供应商与物流方存在关联交易。这种情况下,科技公司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以欺诈为由向法院申请撤销协议,不仅成功解除合同,还获得了相应赔偿。这个案例完美诠释了撤销权的救济功能,与单纯协商作废有本质区别。

操作指南:不同情形下的正确选择

当发现协议存在重大误解时,务必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1年内行动。签订加盟协议后发现商圈人流数据造假,应立即公证相关证据并提起诉讼。若是因客观情况变化需要终止合作,疫情导致无法履行培训协议,则应与其他两方协商补充条款,通过书面形式作废原协议。记住,撤销是单方主张权利,作废必须三方达成合意。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协议撤销后还能要求赔偿吗?

可以。《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被撤销的协议自始无效,过错方需赔偿对方实际损失。因欺诈撤销购房协议,不仅可以退房,还能主张装修费用等直接损失。

问题2:作废协议需要重新签文件吗?

必须签订书面解除协议。建议包含三方盖章、作废声明、权利义务终止时间等要素,最好同步收回原件。曾有企业仅作口头约定,结果被合作方持原协议追责的案例。

问题3:发现协议问题超过1年还能撤销吗?

特殊情形可例外。司法解释,重大误解情形的最长保护期5年,但自协议签订日起算。签订技术合作协议5年后发现核心专利早已过期,仍丧失撤销权。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