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按抗辩权的概念

在法学领域,不按抗辩权实际上更准确的表述应为不安抗辩权,它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68条(现《民法典》第527条),指的是在双务合同中,应当先履行债务的一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存在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等丧失履行能力的情形时,有权中止履行自己的义务。这一权利的核心目的是平衡合同双方的风险,保护先履行方的合法权益。

为什么不安抗辩权这么重要?

想象一下,你是一个家具供应商,和某公司签了合同,约定你先发货,对方收到货后30天内付款。但发货前你突然发现,这家公司最近被曝出欠薪、老板跑路的新闻,银行账户也被冻结了。这时候你要是硬着头皮发货,很钱货两空。不安抗辩权就像给你的合同加了紧急刹车——你可以暂停发货,要求对方提供担保,或者等对方情况好转了再继续交易。

这种权利可不是随便给的!法律规定了严格的适用条件: 1. 必须是双方互负债务的双务合同(买卖、租赁) 2. 你的履行顺序在先 3. 你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要完犊子了 4. 必须立即通知对方(不能闷声坑人)

生活中不安抗辩权的花式用法

案例一:买房人的救命稻草 张三买二手房,合同约定先付50万首付,过户后再办贷款。但付钱前发现房子被法院查封了!这时候张三就能行使不安抗辩权,暂停付款,要求房东先解封或者提供担保。

案例二:甲方的反杀时刻 某广告公司接了个百万级的大单,约定先做方案后收款。结果方案做到一半,客户公司被列入失信名单。这时候广告公司可以停下手头的活,要求客户先付部分款项或提供抵押。

不按抗辩权的概念

案例三:国际商贸中的神操作 出口商和外国买家约定先发货后付款,但装船前得知买家国家爆发战争,港口都被炸了。这时候援引不安抗辩权暂停发货,能避免货船开到战区血本无归。

行使权利的三大禁忌

1. 疑心病晚期患者:仅凭听说感觉就随便中止履行,结果对方屁事没有,你要赔违约金。 2. 自闭症发作:中止履行后24小时内没通知对方?小心被认定为违约! 3. 得理不饶人:对方已经提供足额担保了,你还继续拖着不履行?等着吃官司吧!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微信聊天记录算确切证据吗?

关键看内容!聊天里对方明确说我们公司要破产了,或者你发去的对账单显示对方半年没结过款,这些都可以作为证据。但是朋友转述他们公司好像不行了,这种间接信息法院不认。

问题二:中止履行后该怎么办?

记住三步走: 1. 立即发书面通知(别用口头!) 2. 要求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提供担保(1个月) 3. 对方不配合,可以直接解除合同并索赔 !对方拿出房产抵押、银行保函等有效担保,你必须恢复履行。

问题三:房东能用不安抗辩权涨租金吗?

想得美!不安抗辩权只能用于维持原有合同,不能用来修改合同条款。房东担心租客付不起租金,最多可以要求提前支付押金,但不能单方面涨租。

问题四:网购时能行使这个权利吗?

看情况!是定制商品,商家发现买家信用极差(有100个退货差评),可以要求先付全款再制作。但是标准商品,平台强制要求货到付款,这时候商家其实已经通过平台机制实现了类似不安抗辩权的保护。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