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怎么证明个人财产购房资格
《民法典》第1063条规定,婚内个人财产包括:婚前个人财产、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人身损害赔偿金等。想要在婚内用个人财产买房不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关键在于证明购房资金完全来源于个人财产且未与夫妻共同财产发生混同。实践中需要满足"资金来源清晰"和"财产性质明确"两大要件。
婚内买房不被分走的4个关键操作
第一招:签订书面财产协议。建议在购房前签署《婚内财产协议》,明确约定购房款来源及房屋归属。:"本人使用婚前存款账户中50万元支付首付,该部分资金属于个人财产,对应房屋份额归个人所有"。
第二招:建立独立资金账户。保持婚前账户的独立性至关重要。婚前有50万存款,必须确保婚后这个账户只出不进,不要将工资收入等共同财产存入。购房时直接从该账户转账至开发商账户。
第三招:全程保留资金凭证。收集婚前存款的银行流水、购房合同、转账记录等全套证据。特别保存能证明资金流转连续性的证据,婚前账户余额证明、首付款转账凭证、贷款还款流水等。
第四招:办理婚前财产公证。虽然公证不是必须程序,但经过公证的协议具有更高证明力。特别是涉及大额财产时,建议花800-2000元做公证,能有效避免日后争议。
3个90%夫妻都会踩的坑
致命错误1:婚后混用账户。把婚前的50万转到婚后新开的银行卡,结果这张卡后来存入了工资收入,法律上会被认定为财产混同。
血泪教训2:用现金支付房款。王女士曾用婚前账户取现30万付首付,但因无法证明现金来源,最终被认定为共同财产。
常见误区3:父母转账不备注。很多父母资助购房时直接转账,没备注"赠予女儿个人",离婚时女婿主张是借款,导致纠纷。
常见问题解答
Q1:婚内买房写一个人名字就是个人财产吗?
完全不是!房产登记与财产性质没有必然联系。即使只登记一方名字,只要购房款来源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仍要分割。关键看资金来源而非登记名字。
Q2:用婚前存款买房需要哪些证据?
需要三组证据:①婚前账户开立时间的银行证明 ②婚前存款余额的银行流水 ③购房款转账记录。三者要形成完整证据链,证明资金从婚前账户直接支付房款。
Q3:婚后房产加名会影响财产性质吗?
会彻底改变性质!在房产证添加配偶名字,法律上视为赠与行为,即使原本是个人财产,加名后也会变成共同财产。加名前务必三思。
Q4:父母出资购房怎么确保是个人财产?
必须做到三点:①父母直接转账至开发商账户 ②备注"赠予子女个人" ③签订书面赠予协议。缺任一环节都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