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砚舟律师

秦砚舟律师

专选律师 平台认证
所在地区: 浙江省宁波市
擅长领域: 企业商事合同架构设计,涉外合同争议解决,知识产权合同
个人简介: 秦砚舟律师:执业合同法律师,拥有10年以上民商法领域实务经验。专注于企业合规与商事合同纠纷解决。执业期间累计审查各类合同超2000份,代理诉讼与非诉案件300余件,为30余家上市公司及跨国企业提供常年法律顾问服务,客户满意度长期保持98%以上,以专业严谨、务实高效为执业准则,擅长将法学理论与商业需求结合,注重从合同起草、谈判到履行的全流程风险防控。

服务保障

我们服务的准则是守信

签订委托协议保证服务质量

《委托代理协议》中双方确认的方式、数额收取费用,不再产生其他收费!

收费标准合理

遵守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律师诉讼代理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

司法部门全面监督和保障

接受省市两级司法局、省市两级律师协会对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进行监督。

发布的文章

合同撤销权的除斥期间

合同撤销权的除斥期间

《民法典》第152条,合同撤销权的除斥期间是指权利人必须在法定期限内行使撤销权的倒计时。这个期间一旦过期,权利直接消失——哪怕你手握充分证据,法院也不会支持你的诉求。法律之所以设置这种硬性期限,是为了防止合同关系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保障交易安全。张三被欺诈签了合同,十年后才主张撤销,显然对市场秩序造成破坏。

合同撤销权的时间密码:错过这个期限你就输了

想象你网购了号称纯金的手链,收货发现是镀金的。这时候你需要在1年内主张撤销合同,这个1年就是典型的除斥期间。法律撤销事由不同,设置了三种时间规则:

未约定履行地点,买卖合同如何履行

未约定履行地点,买卖合同如何履行

签合同没写交货地址就出事了?最近接到好多客户咨询这类问题。《民法典》第510条,合同没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双方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协议的,按合同条款或交易习惯确定。要是还确定不了,就得看《民法典》第511条第三项:标的物需要运输的,卖方货交第一承运人视为交付;不需要运输的,双方订合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该地点为履行地;不知道的,卖方在订合的营业地为履行地。

一、法律依据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去年处理过一个农产品纠纷案特别典型。山东老王卖给广州老李200箱苹果,合同没写交货地。老王把苹果交给物流就完事了,结果苹果到广州烂了一半。老李非要老王赔钱,法院判老王胜诉。为啥?因为适用了《民法典》511条第三项第一句,货交第一承运人就算完成交付。这案子说明:运输型交易中,卖方把货交给快递小哥那一刻,风险就转移给买方了。

同一原被告多个合同能否一起起诉

同一原被告多个合同能否一起起诉

在法律实务中,同一原被告之间签订多个合同后发生纠纷的情况非常普遍。《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两人以上,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且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可以适用共同诉讼程序。同一原被告基于多个合同纠纷能否一起起诉,核心需满足诉讼标的具有关联性或基于同一法律关系。多份借款合同、同一项目的分期协议等,均被法院认定为存在合并审理的基础。

为什么有人想合并起诉多个合同?

老王开装修公司,3年内和某开发商签了5份工程合同。结果开发商拖欠了3份合同的尾款,老王想一次性起诉。这种操作在法律上叫

民事诉讼被告主体不适格的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被告主体不适格的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122条规定,原告起诉时必须有明确的被告,而被告主体适格性直接影响法院是否受理案件。所谓被告主体不适格,通俗来说就是告错了对象——要么被告没有诉讼权利能力(如已注销的公司),要么被告与案件不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如错把普通员工当合同主体)。法律规定法院在立案审查阶段发现主体不适格可裁定不予受理,审理中发现则可裁定驳回起诉。

被告主体不适格的三大法律后果

第一波暴击是立案难,现在法院实行立案登记制后,虽然门槛降低,但去年浙江某基层法院数据显示仍有23%的商事案件因主体问题被劝退。第二波暴击是诉讼费打水漂,山东王先生曾因错告已注销企业,5万诉讼费一分不退。最惨的是第三波——耽误诉讼时效,北京李女士错告分公司导致超过时效,最终百万债权泡汤。

履约保证金不予退还的情形

履约保证金不予退还的情形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和《招标投标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当承包方存在根本违约、未按约定完成工程质量标准、擅自变更合同内容等情形时,履约保证金将作为违约责任承担方式被守约方依法没收。这种制度设计就像给合同上了双保险,既能约束履约行为,又能为守约方提供救济保障。

这些真实案例告诉你:保证金是怎么飞走的

去年某装修公司接了个酒店改造项目,合同约定使用E0级环保板材。施工期间偷偷换成普通板材,被业主发现后不仅要求返工,还全额扣下30万保证金。项目经理老张抹着眼泪说:想着省点材料费,结果赔进去半年利润。

合同定金违约赔偿标准

合同定金违约赔偿标准

《民法典》第586条,定金是当事人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作为债权担保的款项。若收定金方违约需双倍返还,付定金方违约则无权要求返还。法律特别规定定金不得超过合同标的额20%,超出部分视为预付款。100万的房屋买卖,定金最高20万,若买家违约,卖家最多扣留20万而非全部定金。

定金违约赔偿的三大实战场景

最近处理过一起装修纠纷,业主付了5万定金(合同总价20万),装修公司拖了半年没开工。这种情况业主不仅能拿回5万定金,还能要求装修公司再赔5万,总共获赔10万。但要保留微信催工记录、合同原件等关键证据。

合同约定了管辖法院

合同约定了管辖法院

《民事诉讼法》第35条,合同双方可以书面协议选择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被告住所地、合同签订地等。这种约定具有法律强制力,除非违反专属管辖或级别管辖规定。房产纠纷必须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自行约定其他法院无效。明确管辖条款能避免抢管辖权的扯皮,直接锁定维权阵地。

为什么合同里要写明打官司去哪儿?

去年有个朋友做电商供货,合同里没写管辖条款,结果合作方在新疆起诉,光差旅费就花了3万多。要是当初约定在自家门口的法院,能省下一大笔钱!这就好比网购时选最近快递点一样,提前约定管辖法院有三个实在好处:

合同天灾人祸约定

合同天灾人祸约定

《民法典》第180条和590条,不可抗力条款被称为合同的安全阀。简单说就是遇到地震、台风、疫情这种人力无法抗拒的突发事件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时,法律允许当事人部分或全部免责。但要!这个条款不是自动生效的,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事件无法预见、无法避免、无法克服。去年郑州暴雨导致工厂被淹,老板拿着10年前的保险合同索赔却被拒赔,法院判决的关键点就在于气象预警是否构成可预见性。

老板必看的合同保命指南

上周刚处理个案子,餐饮店老板签了5年租约,结果遇上疫情反复,房东死活不肯减租。我们翻出合同发现根本没写不可抗力条款,赔了30万违约金。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合同里必须白纸黑字写明这三件事:

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民法典》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形主要包括五种:一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8岁小孩签的买房协议);二是双方意思表示不真实(被威胁、欺骗签合同);三是合同内容违法或违背公序良俗(代孕合同);四是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夫妻假离婚转移财产);五是格式条款存在明显不公平(商家隐藏霸王条款)。这些情况就像给合同装上定时炸弹,随时让整个协议失效。

这些合同炸弹就在你身边

上周我遇到个开奶茶店的老板,因为用了朋友给的租房合同模板,结果发现里面藏着房租随物价指数翻倍涨的条款。这就是典型的格式条款陷阱!《民法典》第497条明确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免除自身责任、加重对方责任的条款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