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争议诉讼地点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这看似简单的条文背后,却藏着影响诉讼成败的关键要素。就像打官司选错了战场,再好的证据都使不上劲儿。北京某建材买卖纠纷案中,原告因错误选择河北某法院起诉,结果因管辖权异议被驳回,直接导致关键证据失效。可见,诉讼地点的选择绝不是随便填个地址那么简单。
选法院就像选主场的学问
去年处理过一起典型的运输合同纠纷:山东货主和江苏物流公司签的合同,货物在安徽损坏。按照法律规定,原告可以选择江苏(被告住所地)、山东(发货地)或安徽(货损地)法院起诉。选择在安徽立案,因为当地法院处理过类似案件,且实地勘验更方便。果然,法官到现场半小时就搞清了货损情况,这要是在被告所在地开庭,光举证成本就要多花好几万。
现在不少企业会在合同里玩小心机,约定发生争议由甲方所在地法院管辖。但要最高法司法解释,格式条款中的管辖约定必须特别提示才有效。去年杭州某科技公司就吃了这个亏,合同里用灰色小字写的管辖条款被法院认定无效,还是得按法定管辖来。
5个实操避坑指南
1. 签合要把管辖条款单列出来加粗,最好让签约方单独签字确认
2. 国际贸易合同记得约定仲裁地和诉讼地,防止出现管辖真空
3. 网络合同纠纷可以优先考虑收货地法院,新规明确将网购收货地视为合同履行地
4. 建设工程合同别随便约定管辖,最高法明确规定这类纠纷适用不动产专属管辖
5. 发现对方恶意制造管辖连接点(假收货地址),要及时在答辩期内提出异议
常见问题解答
合同里能随便约定外省法院吗?
可以但有限制。《民事诉讼法》35条,当事人书面协议可以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但去年江苏高院有个判例,两家本地企业约定新疆法院管辖被认定无效,因为与争议毫无关联。
网购遇到纠纷该去哪起诉?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解释》第20条明确规定,通过信息网络订立的买卖合同,通过信息网络交付标的的,以买受人住所地为合同履行地;通过其他方式交付的,收货地为合同履行地。你在淘宝买冰箱,可以选择自己收货地法院起诉,这对消费者特别有利。
约定了仲裁还能去法院吗?
仲裁条款具有排他性。合同明确约定仲裁解决争议,除非仲裁协议无效,否则法院会裁定不予受理。但要仲裁条款的完整性,必须约定明确的仲裁机构和仲裁事项,否则被认定无效。去年上海有个案件,因为合同只写争议提交仲裁没写机构,法院还是受理了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