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价格过高争议
《民法典》第151条,当合同成立时显失公平且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或缺乏判断能力时,受损方有权请求撤销合同。判断价格是否过高需要结合市场行情、交易惯例和成本构成,同样服务的市场均价是1万元,合同约定5万元就被认定为显失公平。北京朝阳法院就曾判决撤销一份高于市场价300%的装修合同。
遭遇天价合同千万别慌!教你见招拆招
去年有个朋友签了个网红带货合同,结果发现坑位费是别人的3倍。这种情况千万别急着撕合同,先做好这三步:第一步立即发函主张显失公平,第二步收集同期同类交易价格证据,第三步找专业律师做合同效力分析。有个做茶叶批发的老板就靠淘宝交易记录截图成功降低了30%违约金。
现在很多直播带货合同藏着价格陷阱,把坑位费和佣金比例绑定计算。记得要要求拆分报价明细,去年杭州互联网法院判过典型案例,认定模糊打包报价构成价格欺诈。有个做服装的老板娘靠这条硬是把18万服务费谈到6万。
常见问题一:签完合同才发现价格虚高怎么办?
赶紧收集这五类证据:1.间段同类服务报价单 2.行业协会指导价文件 3.成本核算明细表 4.微信聊天记录等沟通证据 5.第三方评估报告。去年深圳有个医疗器械采购案,买方靠竞争对手报价单成功主张合同无效。诉讼时效只有1年,从知道价格异常那天开始算。
常见问题二:对方说是市场行情涨了算不算数?
必须提供证据链:1.原材料涨价官方数据 2.同类企业同期调价通知 3.上下游供应链价格变动证明。上海疫情后有个建材买卖合同纠纷,卖方以运费上涨为由加价30%,但法院只支持了实际运费增长部分的8%。记住单纯口头说行情变化不能作为涨价理由!
常见问题三:网购遇到标价错误能反悔吗?
关键看是否构成重大误解。商品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1折),商家可以主张撤销合同。但是商家故意标高价格,消费者可以要求退差价。有个典型案例,某电商把199元的鞋子标成1999元,法院判决按页面展示价199元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