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双方协议书有没有法律效益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43条规定,只要协议满足以下条件就具有法律效力:(1)当事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买房双方自行签订的协议书,只要内容合法、签字真实,即使没有经过公证或网签,也能产生法律约束力。但需特别:协议仅产生债权效力,房屋所有权变更仍需办理过户登记(民法典第215条)。

一、法律是怎么认定协议书效力的?

前阵子有个客户拿着手写的购房协议来找我,说房东收了定金又反悔。我一看协议就乐了——这协议连房屋面积都没写清楚!法律上认定协议有效,必须像拼积木一样凑齐四个要件:

第一要件:签字的人得是正常人。房东是老年痴呆患者,签的协议无效。去年有个案子,儿子偷偷代签卖房协议,被法院判无效。

第二要件:双方都得真心实意。前年有个开发商用假购房者签阴阳合同,被认定合同无效,还被罚了50万。

买房双方协议书有没有法律效益的规定

第三要件:内容不能违法。有人签协议约定"不办理过户避税",这种条款法院直接当没看见。还有约定"20年后才能过户"的,也属于限制物权转移的无效条款。

第四要件:形式要过关。虽然法律没强制要求公证,但涉及大额交易,建议还是找专业人士把关。有个案例双方用微信聊天记录当协议,结果因为关键条款不明确,闹了3年官司。

二、手写协议和正式合同有什么区别?

去年处理过一个奇葩案子:买卖双方在餐巾纸上写了购房协议,还按了手印。这种协议理论上有效,但实操中风险巨大!

正规合同像瑞士军刀,条款齐全功能完善;手写协议就像水果刀,用不好容易伤到自己。主要区别在三个方面:

1. 条款完整性:正式合同有住建部的示范文本,包含20多项必备条款。手写协议经常漏掉违约责任、过户时间等关键内容。

2. 证据效力:经过中介或律师见证的协议,举证时更容易被采信。自己手写的协议,碰上老赖要做笔迹鉴定。

3. 履行保障:正规合同会约定资金监管账户,手写协议经常出现"直接打款给房东"的情况,去年就有购房者这样被骗了80万首付。

三、签协议必看的5个避坑指南

1. 身份证号比名字更重要:遇到过房东用曾用名签协议,后来不认账的。现在我们都要求协议里必须写身份证号,还要复印身份证。

2. 房屋信息要精确到门牌:有对夫妻签协议时只写小区名,结果房东把同小区另一套破房子过户给他们。

3. 钱款交付留痕迹:现金支付是大忌!建议通过银行转账并备注"购房款"。去年有对情侣买房,现金支付没留证据,分手后扯皮2年。

4. 违约条款要:别写"违约方赔偿损失",要写明"每日按总房款万分之五支付违约金"。见过最狠的协议约定违约金是双倍定金+房款20%。

5. 补充条款防套路:加一句"若本协议与后续正式合同冲突,以本协议为准",防止房东在签正式合搞小动作。

四、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只有买卖双方签字,没公证有效吗?

有效!公证不是法定生效条件。但涉及房产代持、借名买房等情况,建议公证。去年有个案例,侄子代叔叔签协议,没公证也没授权书,法院判协议无效。

问题2:协议里写避税条款怎么办?

部分有效,部分无效!约定"做低房价"的条款无效,但其他合法条款仍有效。上海有个判例,法院认定避税条款无效,但判决继续履行合同。

问题3:签完协议能反悔吗?

要付出代价!除非协商一致解除,否则违约方要赔偿损失。杭州中院有个判决,房东毁约被判赔偿房屋差价损失86万。

问题4:协议书能代替网签合同吗?

不能!协议书是债权凭证,网签是行政备案程序。但协议书可以要求房东配合办理网签,建议加上"卖方应在X日内配合办理网签手续"的条款。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