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对方诱导欺骗签的合同合法吗
《民法典》第148条和《合同法》第54条规定,因受欺诈签订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一方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信息,导致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约,受害方有权在1年内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合同。也就是说,这类合同并非绝对无效,但受害者可以通过法律手段主张权益。
被忽悠签合同?你踩了这些坑
生活中常见的诱导欺骗签约套路五花八门,中介拍胸脯保证买了这套房就能落户,结果政策不符;老板口头承诺工资年底翻倍,合同里却只写底薪;甚至还有伪装成官方机构的理财骗局,用高收益引诱签约。这些情况都涉嫌合同欺诈,但很多受害者因为白纸黑字签了名就自认倒霉,其实法律早就给你留了后门!
三步判断你的合同是不是被骗出来的
第一步:对方是否说了假话?承诺学区房却拿不出教育局文件。
第二步:假话是不是让你决定签约的关键?知道真相肯定不会签。
第三步:有没有证据能证明?微信记录、录音、证人都有用。
举个真实案例:杭州王女士买商铺时,销售说保证年租金10%,结果实际只有3%。法院调取销售培训录音后,判决撤销合同并退款。
中招了怎么办?律师教你四招自救
1. 立即保留证据:通话录音、聊天记录别删,合同原件锁进保险柜。
2. 发书面通知:用EMS寄送《合同撤销告知书》,注明欺诈事实。
3. 同步报警+起诉:涉及诈骗金额大的直接110报案,准备民事诉讼。
4. 申请财产保全:防止对方转移财产,让判决后能实际拿回钱。
记住关键时间点:发现欺诈后1年内必须起诉!超过时效法院也帮不了你。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对方只是口头忽悠,合同里没写能维权吗?
可以!《民法典》明确规定,口头承诺也算合同内容。只要能证明对方确实说过(录音、证人),法院就会采纳。去年上海就有购房者用销售员微信语音成功退房的案例。
问题2:签合自己没仔细看条款,算不算活该?
不算!法律要求商家对格式条款进行特别说明。关键内容用极小字体印刷,或业务员故意催促不让细看,照样可以主张欺诈。就像你去办健身卡时,会籍顾问把概不退费藏在合同第8页,你就有权要求撤销。
问题3:发现被骗后,合同已经履行了还能反悔吗?
可以!哪怕钱都付完了,只要在1年诉讼时效内,法院会判决双方返还财产。已支付的货款要退回,收到的货物也要归还。不过要货物已经损坏,需要赔偿哦。
问题4:被微商骗签电子合同怎么办?
电子合同同样受法律保护!立即截图保存宣传页面、导出聊天记录,通过司法鉴定确认合同签署时间。新修订的《电子签名法》特别规定,使用PS过的资质证书签约可直接认定欺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