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责任事故罪案例

《刑法》第134条规定,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在生产、作业中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该罪名要求行为人必须是直接责任人员(如项目负责人、安全管理员等),存在主观过失,且事故后果达到重大标准(一般指死亡1人以上或重伤3人以上)。某工地安全员未检查脚手架稳定性导致坍塌致人伤亡,就构成此罪。

重大责任事故罪案例

血淋淋的真实事故现场

2015年天津港爆炸案震惊全国,事故调查报告显示:瑞海公司违规超量存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人员对消防隐患视而不见。最终导致17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68.66亿元。12名责任人被判重大责任事故罪,刑期3-7年不等。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安全监管绝不是儿戏。

深圳光明新区渣土受纳场12·20滑坡事故更让人痛心。涉事企业为节省成本,将建筑渣土违规堆高至100米,远超设计标准。2015年12月20日,堆积体失稳滑动,吞噬33栋建筑物,73人遇难。事后追责发现,从现场管理员到国土部门负责人存在系统性失职,最终16人获刑。

你不知道的行业黑幕

在煤矿行业有个潜规则叫带血的生产指标。山西某煤矿曾为完成季度产量,在瓦斯浓度超标情况下强令工人下井。安全员偷偷修改检测数据,结果引发瓦斯爆炸致9死21伤。法院审理时,矿长辩称行业惯例,但法律面前没有例外,最终获刑5年。

建筑行业更常见三边工程——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杭州某综合体项目为赶工期,在未完成结构计算的情况下盲目加盖3层。竣工验收前发生局部坍塌,造成5名工人被埋。调查发现项目总工半年前就发现承重问题,却选择隐瞒不报。

重大责任事故罪常见问题解答

Q1:和一般事故有什么区别?

关键在于是否违反安全管理规定。正常交通事故是意外,但是驾校教练故意让学员在危险路段练习导致事故,就构成此罪。需要结合岗位职责和违规行为综合判断。

Q2:会被判多少年?

基础刑期3年以下,情节特别恶劣的3-7年。盐城化工厂爆炸案中,法人代表因瞒报安全隐患、伪造检测报告等加重情节,最终顶格判处7年有期徒刑。认罪态度和赔偿情况会影响量刑。

Q3:单位需要负责吗?

《安全生产法》,涉事企业面临50万至2000万元罚款,甚至吊销证照。江苏响水爆炸案后,涉事化工企业被处以2000万元顶格罚款,永久退出化工行业。但刑事责任仍由责任人承担。

Q4:普通员工会被追责吗?

关键看是否负有安全管理职责。某食品厂火灾事故中,虽然电工违规接线引发火灾,但因他确实没有安全培训经历,法院认定主要追责对象是未组织培训的厂长和安全主管。岗位职责认定需要分析。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