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前买房子不想让对方知道可以吗
《民法典》第1062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等财产原则上属于共同财产。买房时间在婚姻存续期间且用共同财产支付,即便房产登记在一方名下,另一方仍有权主张分割。若刻意隐瞒购房行为,一旦被法院认定为转移、隐匿夫妻共同财产,《民法典》第1092条,离婚时面临少分或不分财产的后果。
离婚前偷偷买房的5种常见操作与风险
很多人在离婚前动起"藏房"的歪脑筋,让父母代持房产、用现金全款支付、借用亲戚身份买房等。老王就试过用多年攒的私房钱以表弟名义买房,结果表弟结婚时把房子占为己有,老王只能吃哑巴亏。还有人玩"假离婚"买房,弄假成真,人房两空。更狠的会伪造债务,声称买房钱是借的,但这种操作涉嫌刑事犯罪。
你以为的天衣无缝 其实全是漏洞
张女士离婚前半年突然频繁回老家,后来被发现是在用拆迁款偷偷买房。法院调取银行流水时,发现她每月取现5万凑首付。李老板更"聪明",让小三出面买房,结果小三卷钱跑路。现在的大数据时代,不动产登记、银行转账、微信聊天记录都能成为呈堂证供。就连装修时发的朋友圈定位,都成为败诉的关键证据。
资深律师教你3招合法操作
1. 婚前协议要写明:约定婚后买房属个人财产
2. 用明确个人财产购房:继承或赠予的钱要保留凭证
3. 离婚冷静期操作:分居期间收入被认定为个人财产
律师提醒:与其费尽心机藏房,不如好好签份婚内财产协议,既能保护财产又不伤感情。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用父母名义买房就安全吗?
答:购房资金来源于夫妻共同财产,即便登记在父母名下,对方仍可主张返还购房款。曾有案例显示,法院通过追溯资金来源判定属于共同财产。
问题2:假离婚买房会不会被识破?
答:某中级法院判决显示,夫妻离婚后仍同居、共同还贷等事实,可认定为"假离婚",相关房产仍需分割。法官会离婚协议条款、离婚后资金往来等综合判断。
问题3:隐瞒购房会被判刑吗?
答:单纯隐瞒一般不会判刑,但若伪造债务、虚假诉讼等,构成《刑法》307条的妨碍作证罪。浙江就发生过因虚构200万债务被判刑1年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