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前签的协议有效吗

从法律角度看,买房前签订的协议是否有效,关键取决于是否符合《民法典》合同编的规定。只要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且双方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这类协议就是合法有效的。看房后签订的《认购协议》,约定违约责任的《定金协议》,或是补充房屋交付标准的《附加条款》,只要不涉及"阴阳合同"等违法操作,都具有法律约束力。

为什么买房前要签协议?这些坑千万别踩

去年我朋友买房就吃过哑巴亏!看中二手房后和房东签了《购房意向书》,约好两周内付首付。结果房东临时涨价30万,朋友气得要起诉,才发现协议里没写违约条款,只能认栽多掏钱。这个案例说明,买房前签协议不是走形式,而是保护买卖双方的重要防线

常见的购房前协议主要有三种:

1. 定金协议:就像"定心丸",约定房子不卖给其他人,但要定金不能超过总房款20%,超出部分法院不支持。

2. 补充协议:开发商合同里没写的精装标准、学区承诺,必须白纸黑字写清楚。之前有个案例,开发商承诺"送车位",结果交房时变机械车位,业主靠补充协议才维权成功。

买房前签的协议有效吗

3. 解约协议:贷款没批或购房资格出问题,提前约定好无责退房条款,能避免损失定金。

签协议必看的5个关键点

第一看签约主体,和房产证上的名字必须一致。遇到过冒充房东亲戚签协议的骗子,买家差点被骗50万定金。

第二看违约责任,别光约定买家违约扣定金,要写明卖家违约双倍返还。有个开发商拖延交房2年,买家靠这条拿到38万赔偿。

第三空白条款,曾有中介在"其他约定"处后期添加不利内容,一定要当场填满或划斜线。

第四保留证据链,微信聊到"保证能落户"要截图,现场承诺最好录音。之前法院就采信过电话录音判决卖家赔钱。

第五慎签"霸王条款","最终解释权归开发商所有"这种格式条款,打官司时可以直接主张无效。

常见问题答疑

1. 买房前签的协议需要公证吗?

除非涉及继承、赠与等特殊情形,一般不需要公证。但是借名买房婚内购房等容易产生纠纷的情况,花几百块做公证能大大降低风险。

2. 协议里写"不退定金"有效吗?

《民法典》586条,定金罚则本身合法,但要两点:一是定金不能超过20%,二是必须明确约定"定金"性质。写的是"订金""诚意金",法院不支持扣留。

3. 口头协议算数吗?

虽然法律规定口头合同有效,但买房涉及金额大,务必签书面协议!曾有买家轻信中介口头承诺学区房,结果发现是假消息,因没证据只能认栽。

4. 开发商补充协议能改吗?

完全可以!很多开发商提供的格式合同会规避自身责任,买家要大胆提出修改意见。特别是关于公摊面积误差、质量保修期、逾期交房违约金等条款,通过补充协议明确约定更有利。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