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权属于什么权

在民法体系中,撤销权被明确归类为形成权。《民法典》第147-151条规定,当民事法律行为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或受欺诈胁迫时,权利人通过单方意思表示即可改变法律关系。这种一锤定音的特性,正是形成权的核心特征——无需对方同意,单方行使即能产生法律效力。

你每天都在用的撤销权

你以为撤销权离你很远?其实它早就在你的生活里见缝插针了!那个冲动下单后又后悔的网购订单,那个被销售员忽悠签下的健身卡合同,甚至老爸说要收回给你的压岁钱,背后都有撤销权在暗中观察。

去年双十一,小王熬夜抢购的4K投影仪到货发现只有480P,他当场表演了个笑容消失术。但别慌,7天无理由退货就是撤销权的亲民版应用。商家敢玩文字游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就是你的后悔药。

行使撤销权的三大秘密武器

想要成功发动撤销权这个技能,得先凑齐三件装备:时效装备、证据套装、操作指南。遭遇合同诈骗,记得在知道被骗后1年内行动(民法典第152条),收集好聊天记录、合同文本这些证据宝石,通过法院或仲裁机构这个技能释放通道完成操作。

特别这个1年倒计时,有个当事人因为忙项目把受欺诈的合同拖了13个月,结果法官敲法槌时说:您的撤销权体验卡已过期。这教训告诉我们,维权要趁早,拖延症真的会误事!

撤销权属于什么权

常见问题答疑

问题1:撤销权和解除权是双胞胎吗?

这对法律兄弟长得像但性格迥异。撤销权专治先天缺陷(合同订立时有问题),而解除权处理后天失调(合同履行出问题)。就像退货时,商品质量问题是解除权,商品发错货就可以用撤销权。

问题2:微信聊天能行使撤销权吗?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要书面!要书面!要书面!虽然民法典没限定形式,但实务中发个微信我不要了被当作儿戏。最稳妥的是邮寄书面通知,记得用EMS并在备注栏写明撤销权行使通知。

问题3:撤销成功就能拿回全部损失?

理想很丰满,现实有骨感。民法典157条,双方要互相返还财产,但像已经吃掉的大闸蟹、用过的体验券这些消耗品,就只能折价赔偿了。所以撤销要果断,使用需谨慎!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