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权的行使以什么方式作出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至一百五十二条,撤销权的行使必须通过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出请求的方式进行。简单来说就是:要么打官司,要么走仲裁,不能自己发个通知就算数。法律这么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当事人滥用权利,毕竟撤销民事法律行为会影响多方利益,必须经过权威机构审查确认。

手把手教你行使撤销权

张三去年被忽悠买了套学区房,结果发现学区根本不存在,这种情况就需要行使撤销权。第一步要做的不是骂街,而是赶紧收集购房合同、广告宣传资料、学区政策文件等证据。要在知道受欺诈之日起1年内(重大误解的话是90天)向法院提交起诉状,记得把开发商列为被告,诉讼请求明确写撤销房屋买卖合同。

去年有个真实案例,李女士被健身房销售忽悠办5年卡,结果健身房3个月就跑路。她带着聊天记录和转账凭证去法院,不仅成功撤销合同,还拿回了全部预付款。可见关键是要证据齐全,行动迅速。

撤销权的行使以什么方式作出

诉讼VS仲裁怎么选?

合同里白纸黑字写了仲裁条款,那只能去仲裁委。仲裁的好处是保密性强,一裁终局,适合商业纠纷。但普通人更常走诉讼途径,特别是对方在当地有财产的话,法院判决更方便执行。要的是,选仲裁的话就不能再去法院起诉了,这个选择要提前想清楚。

两种方式各有优劣:诉讼可以上诉,但耗时更长;仲裁效率高,但费用更贵。建议涉案金额超过50万的找专业律师评估,别自己瞎做决定。

这些坑千万别踩

王五收到法院传票才知道自己被告了,原来他三年前买的二手车被原车主撤销了买卖合同。问题就出在时效!法律规定的最长五年保护期是从行为发生之日起算,不是从发现被骗开始。所以权利受损要尽早行动,别等黄花菜都凉了。

还有个常见错误是乱发撤销通知。有人以为微信发个我撤销这个合同就完事了,其实这根本不产生法律效力。必须通过正式司法程序,自己单方面声明顶多算谈判筹码,没有强制力。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可以打电话通知对方撤销合同吗?

答:打电话、发微信这些方式都不能产生法律上的撤销效果。就算对方同意,也要通过法院或仲裁走正式程序,否则被反咬一口说合同还在履行。

问题2:撤销权必须请律师吗?

答:法律没强制要求,但建议涉案金额超过3万元还是找律师。自己操作容易漏证据或错过时效,特别是计算时间节点很讲究专业技巧。

问题3:过了1年还能起诉吗?

答:特殊情况可以!是被胁迫签的合同,胁迫状态持续期间不计算时效。被非法拘禁期间签的借条,从恢复自由之日起算1年。但普通欺诈案件超过时效就很难了。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