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盖民间借贷、企业欠款、担保追偿等场景,提供借条规范、诉讼催收、破产清算等解决方案,帮助个人与企业高效回笼资金,规避债务陷阱。
诉前保全能保全担保人的财产

诉前保全能保全担保人的财产

《民事诉讼法》第101条,诉前保全是债权人为了防止债务人转移财产,在起诉前向法院申请的临时措施。而担保人的财产能否被保全,关键在于其是否属于与案件有关的财产。

举个例子:张三给李四的借款做了担保,李四欠钱不还跑路了。这时候王五(债权人)起诉前申请冻结张三的房产,法院一般会支持。因为《民法典》第392条,担保人需要承担连带责任,其财产与债务履行直接相关。

但要三个关键点:1.必须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存在紧急情况 2.需要提供相应担保 3.保全范围不能超过诉讼请求标的额。去年浙江某案例中,债权人超额冻结担保人账户,反而赔了8万多元的损失。

债权转让后还能起诉债务人吗

债权转让后还能起诉债务人吗

《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条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债权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关键在于:转让完成后,新的债权人(受让人)可以直接起诉债务人,而原债权人则失去起诉资格。不过有个重要前提——必须书面通知到债务人(民法典第五百四十六条)。举个栗子:张三欠李四10万,李四把债权转给王五后,只要给张三发了EMS或微信通知,王五就能直接去法院告张三要钱。

债权转让后起诉的三大实战要点

很多老铁觉得债权转让就是签个协议完事,实际上要成功起诉还得这些坑:

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定情形

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定情形

《劳动合同法》第44条,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定情形包括六类:1.劳动合同期满;2.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3.劳动者死亡或被宣告死亡、失踪;4.用人单位被宣告破产;5.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撤销;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这些情形发生时,劳动关系将依法自动终止,无需双方协商解除。

劳动合同终止的五大实操要点

老张在公司干了8年,合同快到期前突然收到HR通知不续签,这种情况合法吗?其实这涉及劳动合同终止最常见的情形——合同期满。但需要:单位必须提前30天书面通知,还要按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单位既不续签也不给补偿,劳动者可以直接申请劳动仲裁。

起诉过了诉讼时效怎么办

起诉过了诉讼时效怎么办

《民法典》第188条规定,普通民事诉讼时效为3年,权利人超过时效起诉的,法院仍会受理案件。但对方提出时效抗辩,法院将判决驳回诉讼请求。:你可以立案,但失去胜诉权!法律上这叫时效抗辩权,主动权掌握在被告手中。

一、过了诉讼时效还能抢救吗?

先别慌!有5种特殊情况让时效起死回生:

1. 被告主动还钱:你拿着借条找老赖,他要是说下周先还1万,这就构成债务承认,时效重新计算

2. 存在时效中断:3年内有催债记录(微信、短信、律师函都算),每次催收都能让时效清零重启

对支付令的异议理由

对支付令的异议理由

《民事诉讼法》第217条规定,债务人收到支付令后15日内可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异议成立的核心条件在于对债权债务关系提出实质性争议,主张债务不存在、已清偿或数额不符。需的是,单纯否认债务但未提供理由(如仅回复我不认可)被认定为无效异议。法律实务中,法院仅作形式审查而不核实证据真伪,异议必须清晰指向债权债务的核心矛盾点。

支付令异议:一场关乎钱包的15天自救行动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某天你突然收到法院寄来的支付令,要求你7天内支付10万元欠款,而你明明记得早就还清了这笔钱。这时候你需要知道,法律给你留了15天的黄金救援期。支付令程序就像法律界的闪电战,它允许债权人在没有实质审理的情况下快速获得执行依据,但债务人也可以通过精准的异议扳回一局。

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

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

《民法典》第195条规定,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因权利人主张权利或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导致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归零重新计算的情形。而第194条明确的中止,则是在时效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等客观障碍无法行使请求权时,暂停时效计算的特殊机制。中断是重启计时器,中止是暂停计时器,这两个法律设计都是为了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生活中常见的时效中断场景

张三借给李四10万元,约定6月1日还款。张三在5月向法院起诉,3年诉讼时效即将届满。只要在起诉时法院立案受理,时效就会立即中断。即便后来张三撤诉,这10万元债权的诉讼时效也会从撤诉之日重新计算3年。就像手机充电时突然断电,插上充电器后电量又从零开始累积。

撤销债权转让协议的司法解释

撤销债权转让协议的司法解释

《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撤销债权转让协议的核心在于认定协议存在法定可撤销情形。重点法律依据包括《民法典》第545条关于债权转让的限制,以及第148-151条关于欺诈、胁迫、显失公平等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规定。法院审查时会重点关注:协议是否违背公序良俗、是否存在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转让行为是否导致债务人履行困难等情形。最高法典型案例中,债权人将已设定质押的债权二次转让,法院最终认定该转让协议可撤销。

遇到这些情况,你的债权转让协议被撤销

第一种常见情形是阴阳合同。老王把100万债权以30万转让给亲戚,私下又签了补充协议承诺实际支付80万。这种恶意逃避债务的行为,其他债权人起诉后大概率会被撤销。第二种是趁火打劫式转让,企业濒临破产时,法定代表人将优质债权低价转让给关联方,损害其他债权人利益。实务中这类案件胜诉率高达67%(据司法大数据)。

诉前保全前两天转移财产

诉前保全前两天转移财产

最近接到不少咨询:王律师,对方在起诉前两天把房子转给儿子了,这钱我还能要回来吗?这个问题涉及到诉前财产保全的关键时间节点。《民事诉讼法》第101条规定,利害关系人可以在起诉前申请财产保全。但债务人在保全前48小时突击转移财产,法院仍认定该行为属于恶意逃避债务。浙江某案例中,债务人张某在收到起诉风声后,紧急将200万存款转至表弟账户,最终被法院判决撤销该转账行为。

一、老赖们的神操作能得逞吗?

去年处理过一个典型案例:某建材公司拖欠货款300万,老板在接到律师函后,连夜把公司名下三辆豪车过户给丈母娘。我们通过银行流水比对发现,收款账户的实际控制人还是老板本人。最终法院不仅冻结了车辆,还以恶意转移财产为由对老板采取了司法拘留。

借钱不还该怎么处理

借钱不还该怎么处理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方借钱不还已构成违约行为,建议先通过微信、短信等渠道固定催款证据。协商无果,可在3年诉讼时效内向法院起诉,胜诉后还能申请强制执行。最新司法解释明确,即使没有书面借条,微信转账记录+催款录音也能作为关键证据。

一、民间借贷自救指南

上周刚处理完一个案子,客户借给发小8万块,结果对方玩失踪。我让他先在朋友圈发条动态:最近手头紧,借出去的钱该结清了,配上个流泪表情包。结果当天晚上欠债人就主动联系还款了!这招心理战术可比直接撕破脸管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