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期债权与未到期债权的区别
《民法典》第511条和第515条,到期债权指债务人应当立即履行的债务权利,借款合同约定的还款日已到却未偿还的本金利息;未到期债权则是履行期限尚未届至的债权,分期付款协议中未来3个月才需要支付的款项。二者的核心差异在于债权人能否立即主张权利——前者可以直接要求清偿,后者则需等待期限届满或满足法定提前主张条件。
到期与未到期债权的四大实战差异
场景一:讨债时能不能直接上门?
朋友老张借你10万约定12月还,到了1月还没动静——这就是到期债权,你可以直接发律师函甚至起诉。但合同写明2025年才到期,这时候你只能干瞪眼,除非老张明确表示老子就是不还了,才能依据《民法典》第578条提前维权。
场景二:转让债权像卖二手货?
想把债权转手给第三方?到期债权就像挂在闲鱼的手机,标价合适马上能成交;而未到期债权更像预售商品,买家会担心万一到期后对方赖账怎么办。实务中,受让人要求打折收购未到期债权,甚至要求原债权人提供担保。
场景三:执行程序里的快慢车道
起诉获胜后申请强制执行,到期债权可以直接划扣债务人存款、拍卖房产。但要是执行未到期债权,法院会出《履行到期债务通知书》,等债权到期后才能执行。曾经有个案子,债务人用未到期应收账款做挡箭牌,硬生生拖了债权人8个月。
场景四:企业破产时的生死线
公司破产清算时,所有未到期债权依法视为到期(《企业破产法》第46条)。供应商原本账期6个月的货款,在破产受理日当天就能申报债权。但有个坑要:利息计算只到破产受理日,之后的利息不再计算。
关于债权期限的5个灵魂拷问
问题1:没写还款时间算哪种债权?
《民法典》第510条,履行期限约定不明的,债权人随时可以要求履行,但需给对方必要准备时间。这种情况属于不定期的到期债权,准备期届满(30日)后即可主张权利。
问题2:能把未到期债权拿去抵押贷款吗?
可以!银行接受应收账款质押,但会重点审查三点:①债务人的资信状况 ②基础交易的真实性 ③回款账户是否已监管。某建材供应商就用未到期的工程款债权,成功获得放款70%的融资。
问题3:债务人失踪,未到期债权能提前起诉吗?
关键看能否主张预期违约。债务人已拉黑电话、搬空厂房,构成明示不履行,可以直接起诉。但若只是暂时联系不上,法院不予支持提前履行。
问题4:债权转让需要通知债务人吗?
无论债权是否到期,转让都必须书面通知债务人(《民法典》第546条)。有个经典案例:某公司转让已到期债权但未通知,债务人继续向原债权人还款,法院判决还款行为有效!
问题5:超过诉讼时效的到期债权怎么救?
3年诉讼时效届满后,债权人仍有3招:①争取债务人重新签还款协议 ②诱导对方在催收函上签收 ③通过部分还款中断时效。某民间借贷案件中,出借人故意微信问那5万你什么时候还,借款人回复下个月先还1万,成功激活整个10万债权的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