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转让后受让人起诉债权人

债权转让后受让人起诉债权人

《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七条,债权转让后受让人取得与债权有关的从权利,但该从权利专属于债权人自身的除外。受让人在完成合法有效的债权转让程序后,有权以原告身份直接向债务人主张权利。但实践中常出现受让人起诉原债权人(而非债务人)的特殊情况,这涉及转让效力争议、瑕疵担保责任或欺诈性转让等情形。

债权转让后的权利纠纷到底怎么处理?

小明最近花50万从老王手里买了笔债权,结果发现债务人早就破产了。气不过的小明转头就把老王告上法庭,理由是老王隐瞒重要信息。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并不少见,很多人在债权转让后才发现自己踩了坑。

最近有个典型案例特别有意思:某公司把应收账款转让给金融机构后,被受让人以虚增债务为由起诉。法院最终认定原债权人存在欺诈行为,判决返还转让款并赔偿损失。这个案子给咱们提了个醒——债权转让可不是一经售出概不负责的买卖。

债权转让后起诉债权人的4大常见问题

问题1:受让人发现债权有瑕疵能告原债权人吗?

当然可以!就像买二手手机发现是山寨机一样,原债权人故意隐瞒债权存在的重大缺陷(债务人有还款能力、债权已过期等),受让人完全可以依据《民法典》第618条主张违约责任。有个案子特别典型:某银行转让的债权里混着已核销的坏账,结果被受让人告得赔了双倍转让款。

问题2:转让手续没办全影响起诉资格吗?

这个问题得分情况看。只是没通知债务人,《民法典》546条,转让仍然有效但不能对抗债务人。但是转让协议本身有瑕疵(没签字盖章),那直接影响起诉资格。去年就有个案例,因转让协议缺少骑缝章被法院认定无效,受让人直接败诉。

问题3:原债权人需要配合起诉债务人吗?

法律上原债权人没有强制配合义务,但实务中聪明的受让人都会在转让协议里加上协助条款。有个房地产债权转让纠纷中,法院就依据协议条款判决原债权人必须提供全套债权文件。建议大家在签合加上原债权人应提供必要诉讼协助的条款,关键时刻能省不少事。

问题4:转让后还能追究原债权人责任吗?

法律规定了2年诉讼时效,但起算时间有讲究。是欺诈转让,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欺诈之日起算。有个典型案例:受让人在转让3年后才发现债权文件造假,法院依然支持了赔偿请求。不过要收集证据,像微信聊天记录、邮件往来这些电子证据现在都能作为呈堂证供。

遇到纠纷时必做的3件事

赶紧做债权文件保全公证,防止关键证据灭失。第二要查清债务人财产状况,很多案子都是因为受让人对债务人情况了解不足引发的。第三记得申请财产保全,去年有个案件受让人及时冻结了原债权人账户,最终顺利拿回200多万转让款。

特别提醒:这些情况转让无效

遇到这3种情况赶紧找律师:1)转让的债权涉及违法债务(赌债) 2)转让价格明显不合理(低于市场价30%以上)3)损害第三人利益(为逃避执行转让债权)。最近有个案例,债务人把债权低价转给亲戚逃避执行,结果被法院判决转让无效还吃了罚单。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