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亡对父母赡养费的有关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和《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工亡职工的供养亲属抚恤金按职工本人工资的30%按月发放(孤寡老人提高至40%)。需满足两个核心条件:一是父母需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二是该职工系父母唯一或主要赡养人。各地社保经办机构会结合工伤保险基金结余情况调整发放标准。
工亡赔偿中的赡养费全解析
老王在工地意外身故后,他70岁的父母发现每个月的赡养费比邻居家少500块,这事儿闹得邻里皆知。其实工亡赔偿里的赡养费计算大有讲究,今天就带大家摸清门道。
要看双挂钩标准:既挂钩当地平均工资,又关联本人原工资。小李在深圳月薪1万,父母赡养费就是1万×30%×2人=6000元/月。但有个保底条款——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这就避免了经济欠发达地区赔偿过低的问题。
常遇到两头空的情况:父母明明需要赡养,但达不到法定退休年龄。这时需要医院出具劳动能力鉴定,证明其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去年江苏就有个案例,58岁的父亲因中风瘫痪,通过司法鉴定成功领取了赡养费。
五大常见问题深度解答
问题一:父母户口在农村,能按城镇标准赔偿吗?
关键看居住证明和收入来源。父母连续在城镇居住满1年且有稳定生活来源,可以主张按城镇标准计算。浙江高院有个判例,农民工父母凭暂住证和社区证明,成功将赔偿标准提高了2.3倍。
问题二:继父母能主张赡养费吗?
形成事实抚养关系是关键。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继子女未成年时共同生活、抚养教育持续5年以上、无其他赡养人。北京朝阳区法院去年判决的案例显示,继父提供10年学费单据,最终获得赔偿资格。
问题三:私了协议会影响法定赔偿吗?
协议赔偿不得低于法定标准。常见陷阱是用人单位让家属签一次性了结协议,但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协议赔偿低于法定标准70%的,家属仍可追偿差额。建议签订协议前务必咨询专业律师。
问题四:父母有退休金还能索赔吗?
退休金不必然冲抵赔偿。法律采取补差原则:若退休金低于当地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可补足差额。但需养老金、存款利息等持续性收入都要计入经济来源核算。
问题五:跨国务工如何主张赡养费?
关键在于用工关系认定。通过商务部备案的劳务外派,可直接适用国内工伤保险条例。是通过海外中介直接受雇,则需要《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选择有利于劳动者的法律适用。建议保存好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等关键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