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借人驾驶发生事故

把车借给朋友开却出了事故,很多车主第一反应就是完了要背锅。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和《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九条,法律其实给车主划了免责安全区。只要车主不存在三大过错——明知借车人没驾照、明知车辆有故障、明知借车人喝了酒,原则上责任由实际驾驶人承担。不过现实中很多车主都踩过这三个坑,把车借给刚拿驾照的亲戚,结果被法院认定未尽审慎义务判赔的案例比比皆是。

借车就像开盲盒?这些坑你绝对想不到

上周刚发生的真实案例:小王把车借给发小接女友,结果发小开着开着直接冲进奶茶店。一查监控发现,这哥们竟然穿着人字拖开车,刹车时拖鞋卡住踏板导致失控。更绝的是车主半年前换过刹车片但没留维修记录,保险公司抓着这点拒赔,车主自掏腰包赔了奶茶店8万装修费。

车辆借人驾驶发生事故

其实借车前做好三件事能避免90%的麻烦:1.手机对着借车人拍段视频,让他拿着驾照念身份证号;2.打开交管12123APP查违章,现在累计扣12分的人比想象中多得多;3.别嫌麻烦让借车人签个电子协议,市面上有专门的小程序能生成借车合同模板。

事故发生后必做的5个动作

真要遇到借出去的车出事了,千万别学电视剧里教的和朋友撕破脸。去年有个案例特别经典:车主发现借车人酒驾,第一时间把行车记录仪内存卡掰了想帮忙隐瞒,结果被交警以毁灭证据罚了5000块。正确操作应该是:1.到现场先锁车钥匙防二次事故 2.当着交警面用手机录下借车人承认驾驶事实 3.立即联系保险公司启动代位追偿程序 4.保留所有沟通记录(微信别删!)5.涉及伤人,千万别垫付医疗费,等责任认定再说。

你以为有保险就万事大吉?这些拒赔条款太坑了

90%的车主都不知道,商业险里有条指定驾驶人条款。保单上登记的是车主本人,而借车人年龄在25岁以下或60岁以上,保险公司只赔70%。更坑的是,要是借车人开去跑滴滴,哪怕只是顺风车接单,保险公司查到运营记录直接拒赔。有个真实案例是车主把车借给同事回老家,结果同事路上接了两单顺风车,出事后12万维修费全得自掏腰包。

常见问题解答

朋友借车酒驾出事,车主真的不用负责吗?

关键看车主是否知情。饭局上你亲眼看见他喝了三瓶啤酒还要借车,那绝对跑不了连带责任。但是借车后他自己偷偷去喝酒,只要你能提供借车时的清醒证明(监控视频),确实可以不担责。去年杭州就有个案例,车主靠便利店监控证明借车时对方没喝酒,成功免责。

借车人赔不起怎么办?我的车会被法院拍卖吗?

这种情况保险公司的无责代赔功能就派上用场了。就算对方全责但没钱赔,只要你买了车损险,保险公司会先赔你修车钱,他们自己去追债。不过要人员伤亡的赔偿金不适用这条,所以千万别把车借给经济状况差的人,真有伤亡事故房子都得赔进去。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