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致伤该担责吗

《民法典》第184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条好人条款专门为见义勇为者撑腰,只要不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哪怕救人过程中导致对方受伤,法律也不会追究你的责任。做心肺复苏压断肋骨、车祸现场挪动伤员导致二次伤害等情况,都属于法律明确保护的救助行为。

救人背后的法律逻辑与人性温度

去年有个真实案例冲上热搜:外卖小哥为救跳桥女子导致其手臂骨折,法院判决不用赔偿。法官在判决书里写了段特别暖心的话:法律不能强求普通人在危急时刻像专业医生一样精准施救,更不能让善意成为负担。

救人致伤该担责吗

其实法律这么规定很有深意:救人要承担风险,谁还敢伸出援手?郑州电梯劝烟猝死案,医生杨帆因为劝阻老人吸烟被索赔40万,虽然最终胜诉但折腾了两年多。正是这类事件催生了《民法典》第184条的诞生,现在遇到类似情况,连诉讼都不会被受理。

但要三个关键点:1.情况必须紧急 2.救助出于自愿 3.不能故意伤害。看到有人溺水,你扔救生圈砸伤对方不用负责;但要是明明会游泳却故意用错误方式施救,就要担责了。

常见问题答疑

1. 救人时造成二次伤害要赔钱吗?

不用!只要不是故意往伤口上撒盐,哪怕操作不当导致伤情加重,搬运骨折伤员时位置不对,法律也站你这边。毕竟危急时刻判断力有限,总不能要求路人都有医护专业水平。

2. 用AED救人把衣服剪坏了要赔偿吗?

完全不需要!上海地铁里有人心脏骤停,施救者不仅剪开患者万元外套,连金项链都扯断了。法院判决时特别强调:生命权高于财产权,紧急情况下破坏衣物属于必要措施。

3. 老人摔倒扶不扶?扶出事怎么办?

大胆扶!《民法典》第183条还规定,救助者自己受伤了,可以要求受益人补偿。现在公共场所基本都有监控,遇到讹诈的还能反过来告他诬陷,杭州就有过救助者获赔5000元精神损失费的案例。

4. 医生路边救人失败要负责吗?

医生在非工作场所救人适用好人条款。北京医生在高铁上救助突发心梗乘客,最终患者死亡,家属起诉被驳回。法院明确:执业医师法规定的强制救治义务仅针对医疗机构内,下班后救人享受和普通人同等的法律保护。

5. 未成年人救人受伤怎么办?

14岁中学生为救火场儿童全身30%烧伤,这种情况不仅能免除责任,《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还能获得医疗补助、升学加分等特殊优待。各地政府基本都有专项资金,绝不会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