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撞行人是全责吗

每当看到轿车撞行人的新闻,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司机肯定全责。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答案远没有这么简单——机动车与行人发生事故时,除非能证明行人故意碰撞车辆,否则司机至少要承担10%的无过错责任。也就是说,哪怕行人闯红灯、横穿马路,司机仍面临赔偿责任。

事故责任认定的四层逻辑

去年杭州发生过一起典型案例: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闯红灯被撞,交警判定司机承担30%责任。很多人觉得冤枉,其实这里面藏着责任认定的核心逻辑:

轿车撞行人是全责吗

第一层:路权优先原则 - 斑马线前车必须让行人,就像小区里车辆要让行玩耍的孩子。哪怕行人突然跑出来,司机未尽观察义务也要担责。

第二层:强弱对比原则 - 法律更倾向保护交通弱势群体。就像拳击比赛要分量级,两吨重的汽车和血肉之躯相撞,法律天平自然倾斜。

第三层:过错比例原则 - 行人翻越护栏被撞要担主责,但司机超速,责任比例就会反转。曾有案例显示超速20%就使司机责任从30%升至70%。

第四层:优者危险负担 - 就算双方都没过错,开着钢铁猛兽的司机也要承担不超过10%的责任。这就像高空坠物找不到责任人,整栋楼都要赔偿的道理。

司机必知的5个保命常识

1. 行车记录仪不是万能的:某车主装了360度记录仪,结果行人从盲区突然冲出,法院仍判其未充分观察担责40%

2. 刹车痕迹能救命:北京朝阳区事故中,因刹车痕迹显示司机提前2秒反应,成功将责任从70%降至30%

3. 千万别私了:上海张江有司机垫付5万医药费,后来伤者瘫痪,最终赔偿涨到120万

4. :深圳司机在斑马线前停了3秒,行人玩手机没走,刚启动就出事,因无视频证明被定全责

5. 保险要买够:人伤事故平均赔偿已达82万元,三者险200万才是起步配置

行人最常踩的3个雷区

1. 鬼探头必担责:从公交车头突然窜出被撞,要承担主要责任

2. 醉酒行走也违法:山东法院曾判醉酒行人担责60%,因血液酒精浓度超200mg/100ml

3. 夜间隐身很危险:穿深色衣服夜跑被撞,因未采取警示措施担责30%

常见问题解答

行人闯红灯被撞,司机要赔钱吗?

去年郑州中院有个典型案例:行人闯红灯被撞骨折,法院判司机承担40%责任。因为监控显示司机通过路口时未减速,虽然行人违法在先,但司机未尽到安全义务。

司机完全无过错还要赔偿?

确实!《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就算司机没有任何过错,最高仍要承担10%的赔偿责任。不过这种情况可以走保险理赔,不需要自掏腰包。

碰瓷的怎么处理?

立即报警并保存行车记录仪视频。去年苏州警方通过视频识破专业碰瓷团伙,司机不仅不用赔偿,碰瓷者反而被判刑。但要特别:千万不能驾车离开,否则构成肇事逃逸。

事故后该怎么说话?

记住三不说:不道歉(被视为认责)、不承诺(避免被录音取证)、不讨论责任(由交警判定)。正确做法是立即报警、救助伤者、保护现场。

保险理赔的正确姿势

一定要拿到事故认定书后再联系保险公司。有司机急着垫付医药费,结果保险公司以未及时报案拒赔。记住三步走:72小时内报案→15日内提交材料→60日理赔时效。若对定损有异议,可以申请第三方评估。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