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录用意向协议书违约金
《民法典》第585条和《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预录用意向协议书属于民事协议范畴。协议中明确约定了违约金条款且金额合理,原则上具有法律约束力。但需两个关键点:一是违约金数额不应超过实际损失的30%,二是应届生身份特殊,《劳动合同法》第25条明确禁止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违约金(专项技术培训除外)。在司法法院协议性质、签约主体、违约情节等要素综合判定违约金效力。
预录用协议违约金的三大实战场景
场景1:应届生小张签完协议后拿到更好offer,HR拿着协议要求赔偿2个月工资。这种情况建议先看协议是否明确约定赔偿标准,是押金定金等表述可直接主张条款无效。若是合理违约金,可与企业协商按实际损失赔偿(如企业已支付的体检费、差旅费)。
场景2:企业单方面取消录用,却以意向书不是正式合同拒绝赔偿。事实上预录用协议已构成法律意义上的预约合同,去年杭州互联网法院就判决某公司赔偿毕业生3个月预期工资。记得保留企业发放offer的邮件、微信记录等证据。
场景3:协议里写着违约方赔偿5万元,这种明显高于实际损失的条款可以大胆主张调整。有个真实案例:毕业生因家庭原因违约,企业主张5万违约金,最终法院判决只需赔偿企业实际支出的3000元校招成本。
关于违约金的5个灵魂拷问
1. 还没签三方协议,只签了意向书要赔钱吗?
看协议内容!只是表达录用意向而无岗位、薪资等条款,被认定为无效。但若包含明确的录用条件、报到时间等要素,就构成法律约束力。建议毕业生签任何文件前拍照咨询学校就业指导中心。
2. 企业要求赔3万违约金怎么办?
记住三步走:①要求企业出具损失明细(如宣传费、差旅费票据) ②对比违约金是否超过损失30% ③协商不成可申请劳动仲裁。新修订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已将被违约毕业生纳入保护范围。
3. 考上公务员/研究生算违约吗?
这种情况属于缔约过失责任例外情形。最高人民法院明确:因继续深造、参军、公考等公共利益原因违约的,一般不承担赔偿责任。但要提前30天书面告知企业,最好附上录取证明。
4. 协议没写违约金但企业要扣留证件?
直接违法!《劳动合同法》第九条,用人单位不得扣押劳动者证件或要求担保。遇到这种情况可当场拨打12333劳动保障热线投诉,必要时报警处理。
5. 微信确认的录用意向算数吗?
电子数据同样具有法律效力!但要保存完整的聊天记录,包括企业明确表示录用的语句、约定的薪资待遇等关键信息。建议及时要求企业补发书面offer,微信对话可到公证处做电子证据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