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已履行完毕,能否解除

最近有个做生意的朋友问我:我们和供应商的合同都执行完了,但现在发现对方偷工减料,还能不能解除合同?这个问题其实涉及《民法典》的核心知识点。合同履行完毕后原则上不能解除,但存在三种特殊情形!

《民法典》557条规定,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情形里就包含债务已经履行。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合同在履行完毕后就像完成使命一样自动退休了。但第562条又留了个口子: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这就像离婚后的复婚再离婚,虽然少见但法律允许。

一、合同履行完不等于万事大吉

去年我处理过一个建材采购案,买方验收三个月后才发现钢材标号不符。这时候合同早履行完了,但法院最终支持了解除合同。为啥?因为质量瑕疵影响了合同根本目的!这种情况属于《民法典》第563条规定的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哪怕履行完毕也能主张解除。

再举个有意思的例子:老王把房子卖给老李,过户都办完了。结果老李装修时发现墙里埋着前房主的骨灰盒,法院判决解除合同。这属于重大误解的撤销情形,虽然不是典型解除,但效果差不多。

二、这五种情况最容易翻旧账

1. 质量秋后算账型:某培训机构课程上完三个月,学员发现证书是假的;
2. 隐藏问题暴露型:厂房交付使用后才发现地基下沉;
3. 后续义务违约型:技术转让合同履行完,但保密条款持续被违反;
4. 重大欺诈反转型:收购公司后才发现财务造假;
5. 特殊约定保留型:合同里明确约定验收后保留三个月解除权。

合同已履行完毕,能否解除

这些情况就像买了个盲盒合同,打开后发现货不对板,这时候法律是允许退货的。但要行使解除权不能拖太久,《民法典》规定最长除斥期间是五年。

三、实操中的三大救命锦囊

第一招:验收条款要留后手。见过聪明的甲方在合同里写:验收通过不代表放弃追究质量责任,这种条款关键时刻能救命。

第二招:证据链要完整。去年有个客户在设备验收三年后成功解除合同,靠的就是完整保存了每次维修记录和检测报告。

第三招:及时行动别拖延。发现问题的黄金时间是知道或应当知道的一年内,超过这个期限神仙也难救。

四、灵魂拷问:钱都结清了怎么办?

这个问题让很多人头疼。其实法律早有安排,《民法典》566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可以要求恢复原状或赔偿损失。去年有个典型案例,买家付款两年后成功退房,开发商不仅退钱还要赔300万资金占用费。

不过要恢复原状不是时光倒流。服务合同已经履行的培训服务,解除后只能折算经济损失,不把知识从脑子里抠出来。

常见问题解答

1. 双方都同意能解除已履行合同吗?

当然可以!《民法典》第562条明确规定协议解除权。去年两家公司就在设备交付半年后协商解除了合同,重新签订了合作协议。只要不损害国家利益和第三人权益,法律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

2. 货物验收合格后还能因质量问题解除吗?

关键看是否影响根本目的。某化工企业采购的反应釜虽然通过验收,但使用三个月就出现裂缝,法院最终判决解除合同。验收合格只是表面符合,本质缺陷仍可主张解除。

3. 合同履行完发现欺诈能解除吗?

这种情况要尽快行动!《民法典》148条,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合同。撤销权只有1年期限,某投资人在股权交割两年后发现财务造假,最终败诉就是吃了超期的亏。

4. 对方迟延履行后补上,还能解除吗?

要看违约严重程度。某建筑合同约定3月完工实际5月完成,虽然迟延但未影响开业,法院就没支持解除。但延误导致错过销售旺季,就构成根本违约。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