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8个月实刑还执行完,是判5缓6怎么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缓刑是指对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符合法定条件时暂缓执行刑罚,并设定考验期。若在考验期内遵守规定,原判刑罚便不再执行。所谓“判5缓6”,即被告人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给予6年缓刑考验期。
当出现“已执行8个月实刑未完成”的情况,存在两种性:
1. 缓刑期间违规:原判5年缓刑6年生效后,若被告人在缓刑期内再犯罪或违反监管规定,法院可撤销缓刑并执行原判5年刑期。已羁押的8个月可折抵刑期。
2. 判决前先行羁押:若被告人在判决前已被刑事拘留8个月,《刑法》第四十七条,先行羁押期间应当折抵刑期。若最终判决为5年实刑,则剩余刑期为4年4个月。
二、缓刑制度的深度解析
缓刑本质上是对犯罪情节较轻者的人性化处理,但很多人存在认知误区。张某某因经济犯罪被判3缓4,在考验期第3年酒驾被查,不仅因危险驾驶罪被判实刑,原3年刑期也需执行。
值得的3个关键点:
1. 缓刑≠无罪:考验期内需定期报告、接受监管,出境需审批,职业选择也受限制。
2. 双重时间压力:缓刑考验期长于原判刑期是法律规定,如判3缓5是合法判决,这多出的2年正是考察改造效果的时间窗口。
3. 执行刑期计算:若缓刑被撤销,已羁押时间按“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计算。执行5年刑期时,已羁押8个月可扣除。
三、缓刑撤销的5种高危行为
司法缓刑撤销主要集中在以下情形:
• 治安处罚:王某因缓刑期间赌博被行政拘留15日,成为撤销缓刑的导火索
• 脱离监管:李某未经批准跨市务工,失联超1个月触发收监
• 民事失信:刘某被列入失信名单,法院认定属于“拒不履行法定义务”
• 重复违规:赵某3个月内3次未按时报到,被认定情节严重
• 关联犯罪:陈某公司涉嫌偷税,其作为法人被立案调查(即便最终未起诉)
四、常见问题解答
1. 缓刑期间被行政拘留会收监吗?
《社区矫正法》第二十八条,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应当撤销缓刑。实务中,首次被拘会被警告,累计两次或情节恶劣者才会收监。
2. 已服刑8个月能否申请刑期抵扣?
若属于判决前羁押,《刑法》第四十七条必须折抵;若是缓刑撤销后的收监,先前社区矫正时间不能折抵,但判决前羁押时间仍可抵扣。
3. 缓刑期间发现漏罪怎么处理?
依据刑法第七十七条,发现判决前未判决的其他罪,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罪和漏罪实行数罪并罚,原判5年将转为实刑。
4. 经济困难无法赔偿会影响缓刑吗?
关键看是否尽力履行。刘某因交通事故被判缓刑后,虽月偿200元但持续履行,法院认定具有悔罪表现。有偿还能力却拒不履行将导致缓刑撤销。
5. 缓刑期间可以正常上班吗?
除法律明确禁止的职业(如证券从业、公职人员等),原则上可以正常工作。跨市县工作需报备、出国严格禁止、特定行业需报备监管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