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转让合同纠纷管辖法院

《民事诉讼法》第24条和《民法典》第545条,债权转让合同纠纷的管辖法院一般为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协议管辖条款(如约定由某地仲裁机构或法院管辖),只要不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原则上应当优先适用协议管辖。债权转让后原合同中的管辖条款对受让人依然有效,这是最高院在()最高法民辖终239号判决中明确过的裁判规则。

遇到债权转让纠纷该去哪家法院起诉?

最近处理了一个典型案例:小王把10万元债权转让给老张后,债务人小李拒绝还款。老张想起诉时才发现,原借款合同约定的是上海仲裁委管辖,而小李的户籍地、现居住地和公司注册地分别在三个不同省份。这种情况要看原合同是否有协议管辖条款,有则需按照约定执行,否则需要综合判断合同履行地。最高院司法解释,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视为合同履行地,老张作为债权受让人,可以选择在自己住所地法院起诉。

实践中我们还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债权人将同一笔债权拆分转让给多人,结果多个受让人分别在不同法院起诉。这时候法院会先立案原则确定管辖,或报请共同上级法院指定管辖。建议在债权转让时做好权利登记,避免出现多头诉讼。

4个必知的管辖实务问题

1. 线上签订的债权转让协议怎么确定管辖?

现在很多P2P平台债权转让都是电子签约,这种情况要查看电子合同中的管辖条款。合同没约定或约定不明,可以按照被告住所地(平台运营方或债务人所在地)或合同履行地(资金交付的银行账户所在地)确定管辖。去年杭州互联网法院就审理过一起涉及7省当事人的网络债权转让纠纷,最终以平台服务器所在地确定管辖。

2. 起诉时发现被告失联怎么办?

债务人下落不明,可以向其原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法院起诉。有个案件当事人通过调取债务人的社保缴纳记录,成功在社保缴纳地法院立案。法院公告送达后缺席判决,最终在执行阶段查到债务人在当地有房产得以顺利执行。

债权转让合同纠纷管辖法院

3. 债权转让给境外机构如何确定管辖?

涉及跨境债权转让的要三点:一是看合同选择的准据法;二是《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规定;三是实际联系原则。去年深圳前海法院审理的港资企业债权转让案中,虽然合同约定适用香港法律,但因债务人资产在内地,法院仍依法行使管辖权。

4. 对管辖裁定不服怎么救济?

法院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管辖异议,当事人可以在10日内提起上诉。有个典型案例中,原告故意虚列本地被告制造管辖连接点,被高院查明后裁定移送管辖。提醒大家不要滥用诉权,虚构管辖连接点面临司法处罚。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债权转让通知影响管辖吗?

答:不影响。管辖权的确定与是否完成债权转让通知无关,即使未通知债务人,只要符合法定管辖条件即可起诉。但未通知影响诉讼请求能否成立。

问题2:多个被告在不同地区怎么处理?

答:《民事诉讼法》第22条,可以选择任一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债权人将债权转让给A,又将同一债权重复转让给B,A和B可以互为被告,原告可选择任一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诉。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