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人撤销权除斥期间
管理人撤销权除斥期间,简单说就是法律给管理人反悔的时间限制。《企业破产法》第31条和第123条,当债务人恶意转移财产、低价甩卖资产等损害债权人利益时,管理人有权利向法院申请撤销这些行为。但这个权利不是无限期的,法律规定必须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最长不超过破产程序终结后2年。就像超市退货有个7天期限一样,超过这个期限,法院就不再保护管理人的撤销权了。
为什么法律要设置这个倒计时?
想象一下,管理人能随时翻旧账,市场交易就乱套了!张三三年前买的机器设备,突然被法院判定要退回,谁还敢做生意?法律设置除斥期间就是为了三个目的:
第一,保护交易安全:买家不用整天提心吊胆,担心买的东西哪天被要回去;
第二,倒逼管理人勤勉尽责:逼着管理人在破产程序里抓紧查账,别磨洋工;
第三,防止权利滥用:避免有些管理人故意拖着不处理,关键时候再搞突然袭击。
这个倒计时怎么计算?教你3个实用技巧
最近有个案子特别典型:某公司6月1日低价卖厂房,3月进入破产程序,管理人5月才发现这个交易。这时候还能撤销吗?关键要看时间线:
技巧1:起算点看发现日 不是从交易发生日开始算,而是从管理人实际发现或者应当发现的那天开始算1年。管理人5月1日查账发现异常,那截止日就是4月30日。
技巧2:记住两个截止红线 就算管理人刚发现问题,破产程序已经终结超过2年,照样不能起诉。破产程序结束,才发现问题,这时候已经超过2年红线。
技巧3:电子证据能救命 某管理人通过微信聊天记录证明,自己在8月就提醒过债务人存在异常交易,成功把起算时间提前了半年。所以平时要做好工作留痕!
过了期限怎么办?5种补救方案
真错过了除斥期间,也别急着认栽:
方案1:找债权人会议背书 债权人大会表决同意追责,推动特别程序;
方案2:追究董监高责任 转向起诉有过错的高管赔偿,这条路不受除斥期间限制;
方案3: 主张合同无效而非撤销,诉讼时效是3年;
方案4:刑事报案施压 涉嫌职务侵占等犯罪,通过刑事程序追赃;
方案5: 在追究审计、评估机构过失责任时,把相关证据作为筹码。
常见问题答疑
Q1:疫情期间无法起诉,能延长除斥期间吗?
不能!除斥期间是不变期间,不像诉讼时效可以中止、中断。就算遇到封控,也要通过线上立案等方式及时起诉。
Q2:发现债务人10年前转移资产还能撤销吗?
绝对不行!就算刚发现,只要破产程序终结超过2年,或者交易发生超过5年(个别情况),法院会直接驳回起诉。
Q3:股东恶意延长出资期限能撤销吗?
新规明确:股东会决议延长出资期限属于可撤销行为,但必须在1年除斥期间内起诉,超过期限就只能干瞪眼。
Q4:管理人换人后时间怎么算?
新旧管理人的时间要连续计算!前任1月发现线索,6月离职,接任者必须在1月前起诉,不能重新计算1年。
Q5:债务人自己承认欺诈能重新计时吗?
想得美!就算债务人写下我在确实造假,除斥期间还是从最初应当发现的时间起算,不会因为事后承认就重置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