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权除斥期间多久

《民法典》第541条规定,撤销权的除斥期间为一年,自撤销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计算。是因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而主张撤销权的,除斥期间为三个月。特别要的是,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超过五年未行使撤销权,则该权利自动消灭。这个期限是法律强制规定的倒计时,既不能中断也不能延长。

为什么法律要给撤销权上闹钟?

想象一下,撤销权没间限制,那市场交易就乱套了!你十年前买的房子,卖家现在突然跳出来说要撤销合同,这谁受得了?法律设置除斥期间就像给权利装了个定时器,既保护了受损害方的救济权利,又防止权利滥用影响交易安全。

撤销权除斥期间多久

这个一年/三个月的期限设计其实很人性化:足够受害者收集证据维权,又不让交易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就像网购的七天无理由退货,既保护消费者又不让商家天天提心吊胆。

这些特殊情形你一定要知道

举个真实的案例:老王被忽悠签了高价装修合同,3个月后才从朋友那得知市场价。这时候他还能不能撤销合同?答案是可以!因为显失公平的三个月期限是从他知道被坑那天算起,不是签合同当天。

再家暴受害者离婚财产分割,被胁迫签协议,一年期限是从脱离暴力环境、能够自由行使权利时开始计算。这些细节决定维权成败。

常见问题解答

Q1:除斥期间从哪天开始算?

关键看知道或应当知道这个时间点。受欺诈签合同,不是签字当天,而是发现被骗的时候开始计算。有个判例中,购房者入住2年后才发现开发商隐瞒辐射超标,法院认定从检测报告出具日起算。

Q2:能申请延长这个期限吗?

绝对不行!这和诉讼时效不同,就算遇到疫情封控、重病住院也不能延长。有个老板在国外治病期间错过期限,回来打官司直接被驳回。所以发现权利受损要立即行动,别等病好了再说。

Q3:和诉讼时效有什么区别?

诉讼时效是3年,可以中断、中止,主要针对债权请求权。而除斥期间是权利存续期限,好比保质期,时间一到权利直接过期作废。主张合同无效不受时效限制,但行使撤销权必须卡死1年/3个月。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