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无法认定对谁有利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七条,当交通事故证据不足以明确责任时,交警部门会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书而非责任认定书。这种情况下法律并不会直接判定对某一方有利,而是将举证责任转移给当事人——谁主张索赔,谁就要拿出证据证明对方的过错。就像张三和李四在没监控的路口撞车,双方都拿不出新证据,最终各打五十大板。

真实案例告诉你:责任说不清时会发生什么

去年在杭州某工业园区,两辆电动车在丁字路口相撞。路口监控刚好坏了,双方都坚称自己绿灯直行。交警调了周边三个商铺的监控,画面要么被树挡住,要么角度不对。出具的证明书上只有事故时间、地点和车辆信息,责任栏直接写着无法查清事故成因

交警无法认定对谁有利

王师傅的电动车修了1800块,对方老陈医药费花了5000多。两人拿着证明书到法院,法官直接说:你们要么调解,要么各自举证。因为王师傅找到了两个路过的外卖小哥作证,老陈又拿不出反驳证据,法院判老陈承担70%责任。这个案例说明,交警甩锅后,战场就转移到法庭上了。

更离谱的是去年重庆的雨夜事故。一辆奔驰和宝马在隧道追尾,行车记录仪都因为进水损坏。交警到现场时,两辆车已经移动位置。奔驰车主说前车急刹,宝马车主说后车跟太近。保险公司怎么处理的?两家公司各修各的车,商业险部分各自承担,交强险互赔对方。车主老刘吐槽:修车花了四万八,保险只报了两万,剩下全打水漂

遇到这5种情况最容易扯皮

1. 十字路口激情碰撞:特别是没有电子眼的郊区路口,两辆车都说自己绿灯通行。去年合肥统计显示,这类事故占比达38%,有个案子双方司机在路口吵着吵着,居然掏出手机玩起了红绿灯颜色挑战小游戏。

2. 倒车引发的罗生门:地下车库经常上演的戏码。前车说自己正常倒库,后车非说对方突然倒车。有车主想出奇招——在挡风玻璃前贴全程录音录像中的贴纸,结果真把碰瓷的吓跑了。

3. 鬼探头式事故:行人突然从公交车前冲出被撞,司机说视线被挡,行人说自己正常过街。上海有个案例,法院调取公交车黑匣子,发现司机确实存在疏忽观察,判司机主责。

4. 恶劣天气背锅战:暴雨天多车追尾最常见。去年郑州暴雨期间,有个12车连撞的事故,交警出具了7份无法认定责任的证明书。保险公司理赔员透露:这种天气出险,修车钱能从保险池子里捞回来多少全看运气

5. 电动车神秘变道:外卖小哥突然拐弯导致事故,行车记录仪却拍不到转向灯。有司机在车上装270度全景记录仪,成功拍到电动车手把上的转向动作,这才洗清嫌疑。

灵魂拷问: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Q:交警说责任无法认定,是不是就不用赔钱了?
错!最高法有个典型案例,张先生骑摩托撞伤李大爷,因现场无监控被判赔20万。法官解释:举证不能的风险要由主张赔偿方承担,但能证明对方有过错,法院会综合判断。

Q:事故证明书和认定书有什么区别?
认定书是盖红章的结论,证明书只是情况说明。有个冷知识:拿着证明书去保险公司,他们会按无责任认定事故流程处理,需要额外提供维修清单、伤情证明等5-8项材料。

Q:自己行车记录仪坏了怎么办?
赶紧找周边商家监控!有聪明车主会立刻打开手机地图,标记事故地点后搜索周边200米内的便利店、银行等,挨家问监控。记住要穿反光背心去要监控,店家更愿意配合执法人员。

Q:双方都没保险怎么处理?
这种情况最头疼。建议立即签书面协议,哪怕写在烟盒上也要写明事故基本情况,最好按手印。去年云南有对车主,事故后口头说好各修各车,结果三个月后对方反悔起诉,法院判赔就是因缺书面证据。

Q:交警不认定责任会影响工伤认定吗?
确实!深圳某程序员下班途中被撞,因事故责任不明,人社局起初不认工伤。后来律师找到目击者证词,证明程序员不存在主要过错,才成功认定。记住要收集上下班路线证明、考勤记录等辅助证据。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