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合伙,只起诉其中一人可以吗

在法律实务中,四人合伙做生意产生纠纷时,很多当事人都会问:能不能只挑一个合伙人起诉?《民法典》第九百七十三条和《合伙企业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这就债权人可以自由选择起诉全部或部分合伙人,就像在超市选商品一样,法律允许你单选、多选甚至全选!不过这个单选策略会面临意想不到的后续问题。

合伙纠纷中的精准打击战术

去年处理过一起奶茶店合伙纠纷,四个90后小伙创业失败欠了50万货款。供货商老张只起诉了开着保时捷的富二代小王,法院还真判了小王独自偿还全部债务。结果执行时发现小王早就把财产转移了,老张这时候才急着要追加其他合伙人,但案件已经进入执行阶段,白白浪费了大半年时间。

这种挑软柿子捏的诉讼策略其实很常见,特别是在这些情况下:某个合伙人有明显还款能力;其他合伙人难以联系;或者单纯想节省诉讼成本。但就像玩德州扑克,看似聪明的all-in藏着陷阱。有个做工程的老板,只起诉了合伙协议上签字最清晰的老李,结果老李拿出合伙会议记录,证明自己只是技术入股,法院把锅甩回给原告。

四人合伙,只起诉其中一人可以吗

起诉一人背后的法律攻防战

选择单一被告时,原告要做好这些准备:1.收集能锁定特定合伙人的证据,签收货物的单据、私人账户收款记录;2.提前调查被告财产线索,别赢了官司拿不到钱;3.在诉状中强调连带责任条款,别让法官以为你在放弃追偿权。

被告这边也不是坐以待毙,有个案例特别精彩:被起诉的合伙人当庭掏出手机,打开微信群聊记录,证明重大决策都是四人投票决定的。法官当场要求原告说明为何不追加其他被告,案件被发回补充侦查,原告相当于挨了记诉讼黄牌。

五个必知的灵魂拷问

Q1: 起诉一人后还能追责其他人吗?

可以!但要诉讼时效这个定时炸弹。最高法解释,对部分连带责任人提起诉讼的,时效中断效力及于其他责任人。但执行阶段想追加被告,就得看被执行人有没有履行能力这个硬指标了。

Q2: 被告能要求追加难兄难弟吗?

这个操作有门道!民诉法解释第七十四条,被告举证证明其他合伙人是必要共同诉讼人,法院应当追加。去年有个案例,被告律师拿着合伙人的房产证复印件申请追加,成功把三个潜水的合伙人都拉上了被告席。

Q3: 个人财产会被全部执行吗?

血淋淋的现实是:会!但有个先合伙后个人的清偿顺序。曾经有个女股东,法院把她婚前买的学区房都拍卖了,不过她在偿还后通过追偿诉讼,硬是从其他合伙人那要回了自己多付的300万。

Q4: 原告这样操作有什么风险?

最大的坑叫执行不能。就像打猎只盯着一只兔子,错过整片森林。建议在起诉时至少选择2个有执行能力的被告,或者申请财产保全时把关联账户都冻上。有个聪明的原告冻结了四个合伙人的支付宝账户,最终逼得他们主动和解。

Q5: 合伙协议能改变这个规则吗?

内部约定对外无效!就算你们签了各管各的条款,在债权人面前都是废纸。不过有个例外:债权人明确同意按份承担责任,且这个约定符合书面+明确+无歧义三要素,那可以突破连带责任。但这种操作难度堪比中彩票,实践中极少见到成功案例。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