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一人重伤量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因逃逸行为导致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重伤的,即构成交通肇事逃逸致人重伤,最低面临三年有期徒刑起步的刑罚。这里要特别:逃逸行为本身就会使量刑直接从3年起步,比普通交通肇事罪(3年以下)的处罚更重。

一、为什么逃逸会加重处罚?

去年有个真实案例:司机小李撞倒路人后,看四下无人就跑了。结果受害人因为延误救治导致右腿截肢。后来小李被判了4年半,他老婆在法庭上哭着说要是当时打120就没事了。这就是典型的逃逸加重后果——原本只是骨折的伤情,因为延误治疗演变成重伤。

肇事逃逸一人重伤量刑

法律严惩逃逸主要基于三个原因:

1. 逃逸行为直接延误伤者救治,把轻伤拖成重伤甚至死亡

2. 破坏事故现场证据,增加办案难度

3. 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二、影响量刑的五大关键因素

同样是肇事逃逸致人重伤,为什么有人判3年有人判7年?这5个因素直接决定刑期长短:

1. 伤情严重程度:是否达到《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中的重伤二级以上

2. 赔偿情况:有没有足额赔偿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等费用

3. 认罪态度:是否主动投案、如实供述

4. 前科记录:是不是多次违章的马路杀手

5. 社会影响:是否在闹市区、学校区域等特殊地段逃逸

举个真实例子:王师傅撞人后逃逸,但第二天主动自首并赔偿80万取得谅解,最终判3年;而张某某逃逸后销毁行车记录仪,面对审讯还撒谎,被判6年。

三、千万别犯这些致命错误!

很多司机出事后容易慌神,结果错上加错:

1. 移动伤者:除非有爆炸危险,否则不要擅自移动伤员

2. 破坏现场:捡回保险杠碎片?这属于毁灭证据!

3. 拖延报警:超过12小时未报警就算逃逸

4. 找人顶包:这比逃逸性质更恶劣,面临伪证罪指控

建议车上常备三样东西:行车记录仪内存卡(保留证据)、反光三角架(保护现场)、急救包(简单处理伤情)。

四、常见问题解答

1. 主动自首能减刑多少?

刑法67条,自首最多可以减轻基准刑的40%。原本要判5年,自首后判3年。但要必须满足自动投案+如实供述两个条件,只打电话不露面不算自首。

2. 赔钱能不用坐牢吗?

赔偿取得谅解书,最高可减刑30%。但交通肇事逃逸属于公诉案件,就算赔100万也得坐牢,只是刑期从5年减到3年半。

3. 喝没喝酒判罚差别大吗?

逃逸是为逃避酒驾检测,查实后将以危险驾驶罪和交通肇事罪数罪并罚,刑期直接奔着7年去了。

4. 重伤怎么认定?

必须由司法鉴定机构出具鉴定报告,常见重伤标准包括:植物人状态、截肢、双目失明等。像单纯骨折一般不算重伤,但若因骨折引发并发症危及生命,也认定为重伤。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