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上写着不予退款合法吗

最近收到好多朋友咨询:签合候看到概不退款一经售出不予退换的条款,这种霸王条款到底有没有法律效力?作为执业律师,可以明确告诉大家——这类条款不能一刀切判定是否合法,关键要看情形!《民法典》第497条,格式条款存在免除自身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情形,就会被认定无效。举个栗子,培训机构收完学费就跑路还不给退钱,这种条款铁定违法。

一、这些场景你遇到过

1. 健身房办卡陷阱:小王花5888元办了三年健身卡,结果开卡第二天健身房停业装修三个月。想退卡时,商家指着合同里的会员卡激活后概不退款耍赖。这种情况完全可以要求退钱,因为商家违约在先。

2. 教育机构套路:李女士给孩子报了2万块的编程课,试听课效果很好。结果正式上课发现老师根本不会教,申请退费时机构拿出签了字的合同。这种情况可以主张重大误解要求撤销合同,因为实际教学质量与宣传严重不符。

3. 网购预售套路:双十一买的羽绒服写着预售商品不退不换,收到货发现充绒量不足。这种限制消费者主要权利的条款无效,照样可以要求退换货。

合同上写着不予退款合法吗

二、记住这5个维权锦囊

1. 签合同前把退款条款用红笔圈出来,当场要求工作人员解释清楚。遇到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这种话术,直接怼回去:这条法律不认!

2. 保留所有沟通记录,特别是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之前有个案子就是靠微信聊天记录里的不满意随时退打赢的。

3. 发现被坑立即行动!不要超过《民法典》规定的3年诉讼时效。有个大姐拖了5年才起诉,结果败诉亏了6万块。

4. 收集证据要全面:合同原件、付款凭证、商品实物照片、沟通录音一个都不能少。去年有个学员靠偷录的销售话术录音成功要回3.8万学费。

5. 先礼后兵三步走:先协商→再投诉(打12315或找消协)→起诉。很多商家接到法院传票就怂了,根本不用走到开庭那步。

三、灵魂拷问:这些情况能退钱吗?

问题1:所有写着不予退款的情况都不能退钱?

当然不是!买演唱会门票时约定了不可退换,结果演唱会因疫情取消,这种情况《民法典》533条情势变更原则,必须退全款。再定制商品虽然不退,但商家擅自使用劣质材料,照样可以主张退款。

问题2:合同签了字就只能认栽?

大错特错!去年有个典型案例:杭州王先生买了20万的理财保险,合同明确写不退保。后来发现业务员伪造他的风险测评,法院判决全额退款。关键看签约时是否存在欺诈、胁迫或显失公平。

问题3:商家没明确告知条款怎么办?

必胜!《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6条,商家必须对重要条款进行显著提示。之前有个美容院把退款条款印在合同背面小字部分,被法院判赔8万元。记得遇到这种情况直接打12315投诉。

问题4:定金不退和订金不退有区别吗?

天壤之别!《民法典》587条,定金适用定金罚则,是买家反悔确实不退。但订金只是预付款,任何时候都可以要求退还。有个火锅店把订金写成定金,被责令双倍返还。

问题5:怎么证明自己是被忽悠签的合同?

取证有妙招:①签约过程全程录音 ②要求销售人员逐条解释条款 ③保存宣传资料与合同对比 ④找在场证人作证。之前有个大爷靠超市监控证明销售员指着空白处让他签字,成功撤销合同。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