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与合同的撤销权期限

《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和第六百六十三条规定,赠与合同撤销权分为两种类型:任意撤销权和法定撤销权。任意撤销权必须在财产权利转移之前行使,动产以交付为准,不动产以登记为准。而法定撤销权的行使期限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且最长不超过赠与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这个特殊时效规定,让很多老百姓在遇到问题时容易产生困惑。

这些真实案例告诉你撤销权怎么用

最近接到个咨询挺有意思:王阿姨去年把房子过户给儿子时,口头约定儿子要负责养老。结果现在儿子把房子转手卖了,对老人不闻不问。这种情况就属于典型的受赠人不履行扶养义务,王阿姨可以在知道儿子卖房之日起一年内起诉撤销赠与。

再举个常见的例子:小张热恋时给女友买了辆宝马车,分手后想要回车。这种情况属于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只要车子还没过户,小张随时可以反悔。但要是已经登记在女友名下,除非能证明对方存在严重侵害行为,否则很难要回。

最近还有个企业家咨询:疫情期间承诺捐赠的100万口罩,现在企业困难想撤回。这种情况就涉及公益赠与的特殊规定,这类赠与经过公证或用于救灾扶贫的,哪怕没实际交付也不能撤销。

搞懂这些门道不吃亏

很多人不知道,撤销权的行使方式直接影响成功率。建议先通过微信、短信等书面方式固定证据,再发律师函正式主张权利,才是起诉。去年有个案例,李先生通过微信聊天记录成功证明受赠人存在虐待行为,最终要回了已过户的房产。

赠与合同的撤销权期限

特别提醒5年最长保护期。父母十年前赠与子女的房产,现在才发现子女转移财产逃避赡养,只要在发现后的1年内起诉,仍然受法律保护。但要是赠与发生已超过五年,神仙也难救了。

赠与合同撤销权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听说赠与撤销权只有1年时效,从什么时候开始算?

这个1年时效是针对法定撤销权的情况,起算点是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发现受赠人虐待行为的那天开始计算,不是从签合同那天算。但最长不超过赠与发生后的五年,这个叫除斥期间。

问题二:房子已经过户还能撤销赠与吗?

过户后原则上不能行使任意撤销权,但符合法定撤销条件的仍有机会。需要准备受赠人存在严重过错的确凿证据,家暴的报警记录、转移财产的银行流水等。去年上海就有成功案例,女儿拿到房产后把母亲赶出家门,法院判决撤销赠与。

问题三:微信聊天记录能作为撤销赠与的证据吗?

完全可以!现在电子证据的效力越来越被认可。关键要保存原始载体,聊天记录要完整连贯。受赠人在微信里承认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对话,或者威胁赠与人的语音,都是重要证据。建议及时做证据保全公证。

问题四:婚前赠与的彩礼能适用撤销权吗?

这个要分情况看待。符合未办理结婚登记未共同生活导致赠与人生活困难这三种情形,可以参照彩礼返还规定处理。但严格来说不属于赠与合同撤销权范畴,需要单独起诉要求返还彩礼。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