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双方买房怎么签协议
《民法典》第1065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买房协议作为财产约定的形式,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并由双方签字确认才具有法律效力。协议中需明确房产登记比例、出资情况、贷款责任等核心条款,建议同步办理公证以增强证据效力。
夫妻买房协议避坑指南
我见过太多夫妻因为没签协议闹上法庭的案例。上周刚处理的一对90后小夫妻,首付男方父母出200万,女方出50万,结果房产证只写了男方名字。后来闹离婚时女方差点血本无归,好在靠转账记录扳回一局。所以签协议真的不是伤感情,而是保命符!
签协议时要这些细节:首付比例最好精确到小数点(男方65.3%,女方34.7%),别写"大概一半"这种模糊表述。月供部分要写明各自承担比例,特别是一方工资还贷的情况。建议加上"如婚姻关系变化,房产按本协议约定处置"的兜底条款。最好把购房定金、装修费、家电购置等大额支出都列明细,别嫌麻烦。
五个关键条款缺一不可
1. 房产登记比例:千万别想当然觉得婚后买房就是五五分,我经手的案件里有三成纠纷都源于这个误解。有个案例女方出了七成首付但登记为共同共有,离婚时只能分到50%。
2. 还贷责任分配:特别是用婚前财产还贷的情况。男方用婚前存款还贷,这部分对应的房产增值部分仍属个人财产,协议里必须特别注明。
3. 房屋处置权:约定卖房、出租等重大决定需要双方同意。曾有个丈夫偷偷把房抵押贷款去创业,结果血本无归让妻子背债的案例。
4. 装修费用归属:装修贬值快但花费大,要明确是算赠与还是投资。建议约定离婚时按残值计算补偿。
5. 父母出资性质:这是重灾区!一定要写明是借款还是赠与。见过太多父母说是借款,但没借条被认定为赠与的案例。
常见问题解答
Q1:签了协议还要公证吗?
公证不是必须但强烈建议做!去年有个案例,妻子拿出协议主张70%产权,但丈夫声称签字是伪造。最终因没公证花了3万做笔迹鉴定才确认效力,费时又费钱。
Q2:协议签完后可以修改吗?
可以随时修改,但必须重新签书面协议。涉及房贷比例变更,需要通知银行重新审批贷款协议,否则导致违约。
Q3:一方突然失业无法还贷怎么办?
建议在协议里约定应急方案。设立共同储备金账户,或约定失业方在找到新工作后补偿对方代偿部分。有个聪明的做法是约定失业超过6个月可启动卖房条款。
Q4:婚前买房婚后加名怎么处理?
这种情况一定要签补充协议!民法典司法解释规定,加名视为赠与,但份额要看登记方式。建议明确约定加名后的产权比例,否则被认定为共同共有。
Q5:父母出资部分怎么保护?
必须让父母与夫妻双方签三方协议!明确是借款还是赠与,若是借款需约定还款责任。特别要父母直接转账到开发商账户,保留完整流水凭证,千万别经子女账户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