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关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64条明确规定,夫妻共同债务需满足以下情形:一是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如共同签字或事后追认);二是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如子女教育、医疗支出等);三是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但债权人能证明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的债务。只有夫妻共同签字、共同受益或符合日常家庭开支的债务,才属于共同债务。这一规定既保护了非举债方的权益,也平衡了债权人的利益。

夫妻共同债务的三大核心问题

举个例子,张三瞒着妻子借了50万炒股,结果血本无归。这种情况下,债权人不能证明这笔钱用于夫妻共同生活(买房、养孩子),妻子就不需要承担还款责任。但张三借钱是为了给孩子交学费,哪怕妻子不知情,这笔债务依然算共同债务。民法典通过用途+合意的双重标准,让债务归属更清晰。

现实中还存在一种特殊情况:丈夫开公司欠了200万,妻子只是普通员工。妻子没有参与经营决策,也没用公司盈利补贴家用,这笔债务就不算共同债务。但若妻子是公司股东,或经常用公司收入支付家庭开支,债权人就主张共同偿还。关键要看债务是否与夫妻共同利益直接相关。

常见问题解答

1. 一方偷偷借钱,另一方必须还吗?

不一定!借款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借100万投资),且债权人无法证明钱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另一方无需承担。但日常小额借款(如3万元看病),即使不知情也被认定为共同债务。

2. 离婚后还要帮前任还债吗?

分情况!若债务发生在婚姻存续期间且属于共同债务,离婚后仍需共同偿还。但是离婚后才产生的债务,或者能证明是对方个人债务(如赌博欠款),则无需承担。

民法典关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规定

3. 婚内签协议约定债务自负有效吗?

对内有效,对外不一定!夫妻间的协议只能约束彼此,债权人不知情且债务符合共同债务特征,仍需共同偿还。建议在借款时让债权人明确知晓协议内容。

4. 父母为子女买房借款算谁的债?

关键看房子归属!房产登记在夫妻名下,借款大概率算共同债务;若只登记在一方名下,但实际用于夫妻共同居住,也被认定为共同债务。最好让父母与子女签订书面借款协议并保留转账记录。

5. 如何避免被负债?

记住三招:①大额借款要求配偶共同签字;②发现异常债务及时书面声明反对;③保留家庭收支记录,证明债务未用于共同生活。必要时可做财产公证,从源头隔离风险。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