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权的行使范围
《民法典》第147-152条规定,撤销权行使范围主要涵盖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三种情形。当民事法律行为存在意思表示不真实时,当事人可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撤销权。但最长保护期为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特殊情况下可突破时间限制。
那些奇葩的撤销权案例
去年有个真实案例特别有意思:老王花30万买了幅齐白石真迹,结果鉴定是临摹品。这属于典型因重大误解行使撤销权的场景。更绝的是卖家在交易时故意打开抖音播放齐白石纪录片,营造真迹氛围,法院最终认定构成欺诈,双倍返还购画款。
还有对小夫妻买房时被中介忽悠学区房,签约后才发现划片政策已变更。这种情况虽然中介存在误导,但购房者未尽审慎义务,法院判决只能部分撤销合同条款。这说明撤销权的行使不是万能橡皮擦,需要问题分析。
你必须要知道的撤销权边界
要时间红线!有个客户张总,三年前签的供货合同存在显失公平,最近资金链紧张才想撤销。但早已超过1年除斥期间,只能吃哑巴亏。撤销权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你把房子卖给A后又撤销交易,但A已经转卖给不知情的B,这时候就不能要回房子。
最容易被忽略的是撤销意思表示的方式。微信上发个这合同我不认了算数吗?司法解释,必须通过诉讼或仲裁等法定形式主张。去年有个案例,当事人连续发7封撤销函,但没起诉,被认定放弃权利。
常见问题解答
Q1:网购商品描述不符可以行使撤销权吗?
完全可以!商家宣称手机是128G内存,实际只有64G,这构成重大误解。消费者可以在收货后7天内无理由退货,超过7天但在商品实际不符合描述的情况下,仍可主张撤销合同。
Q2:被套路贷签了借款合同怎么办?
这种情况属于典型的欺诈+胁迫。建议立即报警并同步向法院提起撤销之诉。去年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中,有个案例受害人被强迫签下空白合同,最终法院不仅撤销合同,还判决放贷方赔偿精神损失。
Q3:撤销权行使间限制吗?
法律规定双重时间门槛:主观标准是知道撤销事由后1年内,客观标准是行为发生5年内。签的合同,即便才发现问题,最迟也要在2025年前主张。
Q4:放弃撤销权后还能反悔吗?
一旦书面放弃或通过实际行为表示接受(如继续履行合同),撤销权就永久消灭。有个典型案例:开发商延期交房,业主收房时签了《放弃索赔声明》,半年后想反悔却被法院驳回。
Q5:房屋买卖中哪些情况可撤销?
常见的有:卖方隐瞒凶宅信息(欺诈)、签订阴阳合同(虚假意思表示)、中介虚报学区政策(重大误解)。但要房价涨跌本身不构成撤销理由,去年有买家因房价下跌想撤销合同,法院以商业风险为由驳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