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权的行使方式
《民法典》规定,撤销权是形成权的一种,权利人通过单方意思表示即可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动。行使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出请求(诉讼/仲裁撤销),二是直接向相对人发出撤销通知(通知撤销)。采用哪种方式需结合撤销事由类型,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情况需要司法介入,而合同解除等情形允许通知撤销。
撤销权原来还能这样用?
老王在网上买了个按摩椅,收到货发现和宣传的完全不一样。这时候他掏出手机点七天无理由退货,其实就是行使了消费者撤销权。法律规定这种后悔权不需要任何理由,只要在法定期限内操作就行。
公司财务总监老李更绝,发现董事长偷偷把公司厂房低价卖给亲戚。他直接一纸诉状递到法院,要求撤销这个明显不公的交易。这种涉及恶意串通的撤销案件,去年全国就判了8000多件。
最近还有个新鲜案例:00后小伙网恋给对象转了20万,发现对方交往5个人,马上报警要求撤销赠与。法院还真支持了,理由是这属于重大误解导致的民事行为。
常见撤销权使用场景指南
1. 网购踩雷:签收商品7天内,别跟客服扯皮,直接平台申请退货就是行使撤销权。保留商品完好,别手快拆了吊牌。
2. 买房遇坑:签了购房合同发现开发商隐瞒抵押情况,赶紧找专业律师发函撤销。黄金救济期只有1年,过期作废。
3. 投资被骗:要是买理财被忽悠签了风险告知书,记得保留销售时的录音录像。收集齐证据后,5年内都能去法院申请撤销。
关于撤销权的灵魂拷问
Q1:发微信说我不要了算数吗?
只要对方确认收到消息,微信撤销也有效。但涉及大额交易最好用书面通知,必要时做个公证,免得对方耍赖说没收到。
Q2:发现被骗3年后还能撤销吗?
关键看什么时候发现猫腻。法律规定的5年最长保护期是从行为发生日起算,但是被欺诈,从你知道真相那天起1年内有效。签的合同,才发现问题,前必须行动。
Q3:撤销权用错了要赔钱吗?
乱用确实赔钱!去年有个案例,买家无理撤销房屋买卖合同,结果被判赔偿卖家18万中介费。行使权利前最好咨询专业人士,别自己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