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成立要件和生效要件

每次遇到合同纠纷,当事人最常问的就是:我这合同到底算不算数?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分清合同成立和生效这两个关键概念。《民法典》第143条和第502条,合同成立就像办结婚登记,需要双方达成合意;而合同生效就像举办婚礼,得满足特定条件才能产生法律约束力。成立要件是有没有合同,生效要件是合同能不能用。

一、手把手教你辨别合同生死线

去年有个案子特别有意思:老王在淘宝下单付款后商家反悔,商家咬定没签书面合同不算数。结果法院直接判商家违约,为啥?因为网购页面是要约,付款就是承诺,合同成立要件齐活!这告诉我们,合同成立只需要三个必杀技:双方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标的确定。哪怕写在餐巾纸上都算数!

生效要件就更有意思了,就像给合同装上启动开关。常见的有四种情况:①双方约定签字盖章生效的仪式感条款;②需要审批的合同(外资企业股权转让);③附条件生效(考上大学就送手机);④附期限生效(租房合同约定下月1号起租)。最近帮客户处理过房屋代持协议纠纷,就因为没做公证被认定无效,这就是典型的生效要件缺失。

合同成立要件和生效要件

二、5个真实案例看透合同潜规则

1. 大学生小张租房子被房东坑,合同签了押金不退。结果法院认定合同无效,为啥?因为小张签合刚过完17岁生日!这涉及到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问题。

2. 建筑公司老李口头答应给包工头50万工程款,赖账说没签合同。包工头拿着微信记录和现场照片打赢官司,证明成立要件中的意思表示一致不一定非要书面。

3. 网红签了直播合同却跳槽,公司拿着盖公章的合同索赔200万。结果发现公章是前台偷盖的,法院认定合同不成立,这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典型情况。

4. 夫妻店转让协议写着等孩子出国就过户,结果孩子拿到offer后对方反悔。这种附条件生效条款,只要条件成就就必须履行。

5. 采购合同约定收到预付款后生效,结果买方拖着不付款还想追责。这种情况合同根本没激活,卖方反而可以主张缔约过失责任。

三、老板们最常踩的5个合同大坑

问题1:微信聊天谈成的生意算不算合同?
当然算!《民法典》469条明确规定数据电文也是书面形式。去年有个客户用微信敲定20吨钢材采购,对方以没签纸质合同为由毁约,法院判赔38万违约金。

问题2:合同盖了公章但没签字有效吗?
得分情况看!是公司之间的合同,盖章即生效。但是自然人合同,必须签字或按手印。特别:财务专用章、合同专用章、公章的法律效力是一样的。

问题3:未成年人签的合同怎么处理?
8岁以下直接无效,8-18岁需要法定代理人追认。但有个例外:纯获利益的合同(接受赠予)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符的合同(买文具)可以直接生效。

问题4:合同部分条款违法会影响整体吗?
看违法条款是不是核心内容。买卖合同里的价格条款违法,整个合同无效;若是争议解决条款违法,其他部分仍然有效。建议在合同里加上可分性条款避险。

问题5:没公证的遗嘱继承协议有效吗?
合同成立不一定需要公证!只要符合成立要件就有效。不过涉及房产过户等事项,公证能避免后续纠纷。去年处理过一起兄妹争房案,手写协议书没公证照样被法院采信。

四、签合必备的3个保命技巧

第一招:重要合同务必面签,全程录像保留证据。去年有个客户远程签500万投资协议,结果对方伪造签名,幸亏有视频记录才免于损失。

第二招:用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且乙方支付定金之日起生效这类复合生效条款,给自己加个双保险。

第三招:合同附件别忘了签字!很多企业栽在验收标准、技术参数等附件上,这些没签字的部分不被法院认可。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