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口头协议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469条,口头协议和书面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只要满足三个核心条件:行为人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成年人、精神正常)、意思表示真实(没有欺诈胁迫)、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举个栗子,你跟楼下水果摊老板说明天给我留10斤荔枝,每斤15元,对方点头答应,这就形成了一个有效的买卖合同——哪怕你们连微信聊天记录都没有!

口头协议在生活中比你想象的更常见

很多人以为只有白纸黑字才靠谱,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口头签约。:
场景1:临时帮忙型——老王,帮我搬家给你200块辛苦费,你俩击掌为盟;
场景2:日常交易型——早餐摊大妈说加蛋加肠总共8块,你扫码付款;
场景3:人情往来型——闺蜜说下周帮你看孩子,记得请我喝奶茶。
这些看似随意的对话,其实都算数!去年上海法院就判过个案子:张阿姨口头答应帮邻居接送孩子半年收3000元,对方赖账,法院微信聊天和证人证言判赔了2800元。

口头协议的三大生存法则

第一招:关键信息要三连确认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价格、时间、数量这些核心条款,最好当面重复确认。租房时说:您是说押一付三,每月3500对吧?从下月1号开始算?

什么样的口头协议成立

第二招:制造环境证据链
谈事情时选择有监控的公共场所,事后发条语音:王总,刚说好的3天做完设计稿,费用5000元您看对吧?对方只要回复好的,这就是补强证据。

第三招:培养证据意识体质
养成随手记录的习惯。哪怕在手机备忘录写个.3.15 和李姐约好代购奶粉6罐×300元,已收定金500,关键时刻救命。

常见问题Q&A

问题1:微信语音算口头协议吗?

当然算!最高法明确电子数据可作为证据。但要三点:原始载体别删、对方身份要明确(备注真实姓名)、内容要完整。建议重要语音后补发文字确认:刚语音里说的装修款分期支付方案您同意的话回复个OK。

问题2:酒桌上吹牛说的话算数吗?

法律上要看情境。明显是玩笑话,把这瓶茅台干了送你辆宝马,不算。但是清醒状态下谈生意,即便在酒局也被认定有效。杭州就有案例:某老板酒后口头承诺投资200万,醒后反悔被判履约,因为席间有录音且讨论了合作细节。

问题3:恋爱期间的承诺能追责吗?

要分情况讨论。像我会爱你一辈子这种情感表达不算协议,但财物约定有效。男方说只要你考上公务员就送最新款iPhone,女方真考上了,这可以被视为附条件的赠与合同。不过这类案件举证困难,建议涉及大额财物时保留书面记录。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