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盖民间借贷、企业欠款、担保追偿等场景,提供借条规范、诉讼催收、破产清算等解决方案,帮助个人与企业高效回笼资金,规避债务陷阱。
债权债务纠纷管辖法院

债权债务纠纷管辖法院

当您遇到欠钱不还、合同违约等债权债务纠纷时,要弄明白该去哪个法院起诉。《民事诉讼法》第24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是借款纠纷,最高法院司法解释,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即为合同履行地。张三借给李四5万元,张三作为出借人(接受还款方),既可以在自己户籍地法院起诉,也可以到李四居住地法院起诉。

选对法院就是打赢官司的第一步

很多人以为随便找个法院就能立案,结果白跑好几趟。去年有个做建材生意的王老板,客户在隔壁省拖欠了30万货款,他直接在自己公司所在地起诉,结果被法院以无管辖权驳回。后来重新到客户所在地法院立案,光路上就折腾了半个月。所以管辖法院选不对,不仅耽误时间,还错过最佳诉讼时机。

债务重组需要什么条件

债务重组需要什么条件

《企业破产法》和《民法典》相关规定,合法的债务重组需要满足五大法律要件:债务人必须具备真实偿债意愿而非恶意逃废债,需取得占债权总额三分之二以上的债权人同意,重组方案必须保证各方利益相对平衡,需要法院或主管部门的正式批准,最关键的是企业必须存在持续经营价值。只有满足这些硬性条件,债务重组才具备法律效力。

为什么说债务重组是企业的急救手术?

就像ICU里的急救手术,债务重组专治企业的资金休克。去年某知名房企通过将300亿债务转为股权,成功避免破产就是典型案例。但这场手术需要精密操作:既要保证债权人能拿回部分钱,又要让企业喘过气。就像医生做手术需要患者还有生存希望,企业也必须证明自己救得活。常见的救命招数包括延长还款期、债转股、资产置换等,但核心都是让企业获得重生机会。

法定撤销权的条件有哪些

法定撤销权的条件有哪些

《民法典》第147-151条规定,法定撤销权主要包含五大触发条件:当合同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被欺诈、被胁迫或乘人之危的情形时,受损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合同。举个通俗的例子,就像你在商场买到假货,商家故意隐瞒商品缺陷,这就构成欺诈,你可以行使撤销权让交易回到原点。

你以为的正常交易藏着这些坑

去年我经手一个真实案例:老王花60万买了套学区房,过户后才发现中介故意隐瞒了房屋的抵押情况。这种情况就属于典型的欺诈行为,老王最终成功撤销了购房合同。其实生活中很多看似正常的交易,都暗藏行使撤销权的机会。

代位权诉讼的被告有谁

代位权诉讼的被告有谁

《民法典》第535条,当代位权人(债权人)起诉时,被告应当是次债务人(债务人的债务人)。举个栗子:张三欠李四100万不还,李四发现张三还有一笔王五拖欠的工程款,这时候李四可以直接起诉王五要钱,这个案子里王五就是被告。这里有个关键点:债务人张三反而不会坐在被告席上,而是作为第三人参与诉讼。

代位权被告的三大实战场景

场景一:三角债里的供应商躺枪
建筑公司拖欠材料商500万,材料商发现开发商还欠着建筑公司800万进度款。这时候材料商直接起诉开发商,开发商就成了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的被告。杭州中院就有个类似案例,最终判开发商直接向材料商付款。

债权人撤销之诉的条件

债权人撤销之诉的条件

《民法典》第538-542条,债权人要成功提起撤销之诉必须满足四个核心条件:第一,债权人对债务人存在合法有效债权;第二,债务人实施了无偿或明显不合理低价处分财产的行为;第三,债务人的行为直接导致其偿债能力受损;第四,若涉及有偿行为,需证明相对人明知债务人损害债权人利益。这四个要件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如同房屋的四根承重柱,少一根都会导致诉讼败诉。

真实案例告诉你撤销权怎么用

杭州某建材公司起诉建筑老板的案子特别典型。王老板欠了300万材料款,转头就把名下保时捷以10万元卖给小舅子,把别墅赠与给丈母娘。法院判决撤销这两个行为,为啥?关键证据链做得好!债权人不仅证明了车辆、房产的实际价值,还查到受让人都是近亲属,微信聊天记录里王老板明确说先把财产转移了,让债主拿不到钱,这直接坐实了恶意逃债的意图。

借条过了三年诉讼期还有效吗

借条过了三年诉讼期还有效吗

听到借条过了三年就没用了的说法,很多债主急得直跺脚。《民法典》第188条规定,民间借贷纠纷的诉讼时效确实是3年,但这里的过期可不等于借条变废纸!就像食品过了保质期商家还能卖,借条过了诉讼期只是法院不再强制保护,债务人要是自愿还钱,法律照样认账。这的门道,咱们可得掰扯清楚。

一、诉讼时效不是死亡倒计时

老王借给邻居20万,借条写得明明白白。结果邻居突然搬家失联,老王才找到人起诉。开庭时对方律师一句超过诉讼时效,老王当场傻眼。其实老王能拿出的催款微信,时效就能重新计算。所以关键要看在3年内有没有催过债,发短信、打电话、当面要账都算数。

别人欠我钱怎么办

别人欠我钱怎么办

当遇到别人欠钱不还时,要保持冷静。《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建议先通过微信、短信等书面方式固定证据,按照「先协商→发律师函→申请支付令→提起诉讼」的流程维权。关键要收集好转账记录、借条、聊天记录等证据材料,诉讼时效是3年,超过时间法院就不管了哦!

手把手教你对付各种老赖

上周刚帮闺蜜要回2万块,用的就是这招:先给她前任发了个「还款通知」表情包,附上银行流水截图。没想到第二天就收到转账!对付不同老赖要见招拆招:

判决书两年未申请执行,还能执行吗

判决书两年未申请执行,还能执行吗

收到胜诉判决书两年没申请执行,现在急得直跺脚?先别慌!《民事诉讼法》第246条规定,申请执行期间为二年。但这个期限可不是一刀切,存在三种特殊情况:1.因不可抗力耽误的期间可以扣除 2.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的可重新计算 3.被执行人承诺履行的时效中断。所以超过两年还能不能执行,关键要看是否存在时效中止、中断的情形。

执行时效的三大救命稻草

老王拿着的胜诉判决,才想起要执行,这期间他不断发微信催债,结果法院认定时效中断!这就是典型的积极主张权利救活过期判决。执行时效中断的情形包括:债权人催收、债务人部分履行、达成还款协议等。每次中断都会重新计算两年时效,但要保留微信记录、通话录音等证据。

医疗费用依法应当由第三人负担

医疗费用依法应当由第三人负担

当你在医院刷着医保卡时,没想过有些医疗费根本不该自己掏腰包。《民法典》第1165条和《社会保险法》第30条规定,因他人侵权导致的医疗费用,应当由侵权人(第三人)承担。简单来说就是:谁弄伤你,谁出医药费!这个法律规定就像给受害者套上了金钟罩,既保护了公民健康权,也避免了伤者流血又流泪的尴尬局面。

这五种情况必须让第三人买单

去年杭州就发生过典型案例:外卖小哥闯红灯撞伤行人,伤者5万多医疗费全由平台赔偿。类似需要第三人承担医疗费的情形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