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砚舟律师

秦砚舟律师

专选律师 平台认证
所在地区: 浙江省宁波市
擅长领域: 企业商事合同架构设计,涉外合同争议解决,知识产权合同
个人简介: 秦砚舟律师:执业合同法律师,拥有10年以上民商法领域实务经验。专注于企业合规与商事合同纠纷解决。执业期间累计审查各类合同超2000份,代理诉讼与非诉案件300余件,为30余家上市公司及跨国企业提供常年法律顾问服务,客户满意度长期保持98%以上,以专业严谨、务实高效为执业准则,擅长将法学理论与商业需求结合,注重从合同起草、谈判到履行的全流程风险防控。

服务保障

我们服务的准则是守信

签订委托协议保证服务质量

《委托代理协议》中双方确认的方式、数额收取费用,不再产生其他收费!

收费标准合理

遵守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律师诉讼代理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

司法部门全面监督和保障

接受省市两级司法局、省市两级律师协会对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进行监督。

发布的文章

什么叫合同履行地点

什么叫合同履行地点

《民法典》第511条,合同履行地点是债务人完成义务、债权人接受履行的场所。它直接影响纠纷管辖法院、运输费用承担、风险转移时间等关键问题。若合同未明确约定,法律默认规则是:给付货币的以收款方所在地为准,交付不动产的以不动产所在地为准,其他标的以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为准。履行地点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决定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坐标。

合同履行地点有多重要?看完这3个案例就懂了

去年有个朋友在淘宝买了套红木家具,合同没写清楚送货地址。卖家咬定按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应该到福建工厂自提,买家坚持要送到杭州家里。法院依据民法典规定,判决按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也就是买家的杭州地址履行,光运费就差了2万多!这还只是冰山一角——跨国合同涉及关税问题,房屋租赁合同关系押金退还管辖法院,就连外卖小哥送餐迟到该去哪投诉,都和履行地点有关。

卖房签合同卖家需要注意

卖房签合同卖家需要注意

站在《民法典》合同编的角度,房屋买卖合同一经签字即产生法律效力。卖家要特别:1.确保自己具备完整处分权(如无共有人纠纷)2.明确合同条款不存在歧义 3.对违约条款保持敏感。曾有卖家因首付款到账后交房的模糊表述,被法院判决提前腾房却未收到款项。法律不会保护我以为的疏忽,白纸黑字才是关键。

签合同前要做的3件大事

千万别急着签字!先找中介要份合同模板回家细看,重点圈出:①付款节奏和时间节点 ②过户条件 ③违约责任。有个大姐吃过亏,合同写着乙方贷款审批通过后15日内过户,结果买家拖着不办贷款,房子被套半年多。

合同无法继续履行

合同无法继续履行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规定,当合同出现履行不能的情况时,当事人可以请求终止合同权利义务关系。所谓履行不能,简单来说就是合同内容在客观上已经无法实现,疫情期间工厂被征用导致无法按期交货,或者租赁的商铺因市政规划被强制拆除等情况。这时候法律允许双方从合同束缚中解脱,但要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存在客观障碍、障碍发生在合同成立后、且当事人没有过错。

二、遇到这五种情况,你的合同真要黄了

最近帮朋友处理了个典型案例:他开的网红餐厅租了个带院子的门面,结果市政突然要求拆除所有违章建筑,那个漂亮的小院子正好属于违建。这种情况就属于典型的政府行为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通过协商和房东解除了租赁合同。

千万别签直赔协议

千万别签直赔协议

作为处理过上百起保险纠纷的律师,我每次看到车主糊里糊涂签下直赔协议都痛心疾首。《保险法》第60条规定,保险公司无权强制要求签订直赔协议。这种协议暗藏霸王条款,要求你放弃追偿权、认可定损金额、不得二次索赔等。最致命的是,很多协议里会写双方再无其他争议,相当于你亲手给自己戴上了法律枷锁。

血泪教训:签完直赔协议肠子都悔青了

上周刚接待的张先生就是典型案例。4S店说签了直赔协议修车不用垫钱,结果修完发现大灯换的是副厂件。去找保险公司理论,对方甩出协议复印件:您看第3条写的清清楚楚'接受维修方案不得异议'。更惨的是李女士,签协议时没看附加条款,后来查出事故导致变速箱暗伤,保险公司直接拒赔:协议里写了'仅赔付本次事故可见损失'。

合同存在重大误解

合同存在重大误解

《民法典》第147条,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当事人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所谓重大误解,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误解内容涉及合同核心要素(如标的物、价格、履行方式)2.误解方无主观过错 3.误解导致实际损失。把二手手机当成全新机购买,或者误将每平方米3万元看成整套3万元,都构成重大误解。

这些合同陷阱,你正在经历

上周刚有个朋友哭诉,花20万买了套精装公寓,收房才发现合同里写着精装标准由开发商解释,结果拿到毛坯房还吃了哑巴亏。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重大误解——你以为的精装和开发商定义的精装根本不是一回事!

由于不可抗力引起的延迟交货

由于不可抗力引起的延迟交货

最近老有老板问我:疫情封城导致货发不出去,客户天天催着要违约金,这钱到底该不该赔?《民法典》第180条和590条,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影响程度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但有个前提:必须及时通知对方,并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这就好比你约了人吃饭,路上遇到山体滑坡,得赶紧打电话说去不了,不能事后才找借口。

不可抗力可不是万能挡箭牌

去年郑州暴雨那会儿,有个做机械出口的王总就栽了跟头。明明仓库被淹了还硬撑着说能发货,拖了半个月才告知客户。结果法院判他赔了30%违约金,为啥?法律规定遭遇不可抗力要立即通知,他这通知晚了,导致客户没时间找替代供应商。这就跟家里失火不报警,等房子烧完了才打电话一个道理。

法律怎么认定共同经营

法律怎么认定共同经营

在《民法典》和《公司法》框架下,共同经营的核心是共同投资+共同管理+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四要素。法院判定时会看三点:一是各方是否有明确合作协议;二是资金/劳务投入是否形成混同;三是实际经营中是否存在分工协作。张三和李四合开奶茶店,一个出钱一个管店,就算没签合同也被认定为共同经营。

这些场景都构成共同经营

你以为只有签了合伙协议才算数?大错特错!去年杭州有个案子,俩网红用同一个抖音号直播卖货,法院就认定她们是共同经营。下面这些常见情况都踩雷:

居间合同费用不能超过

居间合同费用不能超过

《民法典》第963条规定,居间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托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报酬。但法律并未直接规定居间费用的上限比例,而是强调合理范围。居间费用过高导致显失公平,当事人可依据《民法典》第151条主张撤销合同。某房产中介收取总房价20%的居间费,法院就认定其违反公平原则。

居间费怎么收才合法?记住这3个关键点

第一看行业惯例,二手房中介费在1%-3%之间;第二看服务价值,某公司帮企业融资5亿元收取500万居间费就比收2000万合理;第三要书面约定,杭州曾发生口头约定3%居间费最终被法院调整为1.5%的案例。建议签约时把服务内容、收费方式、违约责任都写清楚。

银行卡突然扣钱约定还款

银行卡突然扣钱约定还款

《民法典》第509条和《商业银行法》第29条规定,银行在获得持卡人书面或电子协议授权后,确实有权按照约定执行扣款操作。但重点在于「约定」二字——银行必须事先明确告知扣款规则,并且在协议中清楚标注自动扣款条款。若持卡人从未签署过相关协议,或银行未履行告知义务就擅自扣款,则构成侵权行为。

银行卡半夜突然扣钱?这五种情况要警惕

上周小王凌晨3点收到短信提示被扣款2000元,吓得差点报警,发现是去年签约的健身会员续费。这种「突然袭击」其实都有迹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