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一般违约解除合同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当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或者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时,守约方有权请求法院解除合同。说白了就是:对方不仅违约,还摆明我就这样你能咋地的态度,法院大概率会支持解除合同。不过要解除权必须在1年内行使(《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四条),否则过期作废。
违约解除合同的全流程解析
最近有个开奶茶店的朋友就遇到糟心事:签了3年商铺租赁合同,结果房东第二年突然要涨50%租金。这明显属于根本违约,法院判决解除合同还赔了装修损失。整个过程分五步走:
我们服务的准则是守信
《委托代理协议》中双方确认的方式、数额收取费用,不再产生其他收费!
遵守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律师诉讼代理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
接受省市两级司法局、省市两级律师协会对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进行监督。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当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或者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时,守约方有权请求法院解除合同。说白了就是:对方不仅违约,还摆明我就这样你能咋地的态度,法院大概率会支持解除合同。不过要解除权必须在1年内行使(《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四条),否则过期作废。
最近有个开奶茶店的朋友就遇到糟心事:签了3年商铺租赁合同,结果房东第二年突然要涨50%租金。这明显属于根本违约,法院判决解除合同还赔了装修损失。整个过程分五步走: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若赔偿协议中明确约定了打款时间,对方逾期未履行就构成违约。你有权要求继续履行协议、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建议先发送书面催告函,若仍不履行可直接向法院起诉,准备好协议原件、转账记录等证据,最快30天内就能申请支付令强制追款。
上周刚处理完张三的案子,他去年工伤签了30万赔偿协议,结果公司拖了半年没打款。我们先是帮发了律师函,对方马上付了10万,剩下的写了分期保证书。这里教大家三步走:
1. 发现逾期立即微信/短信催问,记得保存下周一定打款这种承诺证据
当银行因信用卡纠纷起诉持卡人时,本质上属于民事借贷合同纠纷,适用《民法典》和《民事诉讼法》。《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借款人未按约定还款,银行有权要求偿还本金、利息及合理费用;而《民事诉讼法》则明确了诉讼流程。持卡人需:银行起诉前已多次催收,进入诉讼阶段后,法院会审查合同有效性、欠款金额真实性及利息合法性。持卡人应积极应诉,避免因缺席判决而承担不利后果。
很多朋友一收到法院传票就慌了,其实完全没必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70岁以上老人签字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只要老人精神状况正常,能理解签字行为的法律后果,其签字就具有法律效力。即使年龄超过80岁,只要未被法院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署的合同、遗嘱等文件依然有效。但若老人存在阿尔茨海默病等影响认知能力的情况,则需要法定代理人代为实施法律行为。
去年杭州就发生过典型案例:78岁王大爷把房子低价卖给保健品推销员,子女发现时已完成过户。法院最终判决合同无效,因为销售人员利用老人认知衰退诱骗签字。这类案件提醒我们,老人签字有效≠签字过程合法。亲属要特别老人是否在受胁迫、欺骗情况下签字,签字内容是否与其真实意愿一致。
所谓阴阳合同,就是当事人签订两份内容不一致的合同,阳合同用于应付监管部门,阴合同才是真实交易。《民法典》第146条,这种以虚假意思表示掩盖真实意图的行为属于无效合同。若涉及偷逃税款,还触犯《刑法》第201条逃税罪,最高判7年有期徒刑。行政处罚方面,税务机关可追缴税款并处0.5-5倍罚款,市监部门可按合同金额5%-30%罚款。
最近某网红主播因签订500万阳合同和2亿阴合同被罚2.99亿的案例刷屏。这可不是个例,二手房交易中更常见:一套300万的房子,备案合同写200万避税,实际按300万交割。看似省了税费,实则给自己埋雷。曾有中介自曝行业潜规则:10套房8套用阴阳合同,但被查到的都赔得底朝天。
起诉欠货款的客户确实有拿回钱,但能否实际执行到位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证据是否充分、判决后对方是否有财产、执行措施是否有效。《民事诉讼法》规定,胜诉后若对方拒不履行,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其名下房产、存款、车辆等财产。但对方早已转移资产或处于破产状态,执行难度会大幅增加。法院起诉是合法维权的必要手段,但能否拿到钱更像是一场法律+现实的综合博弈。
1. 证据链要硬到能锤死人
《劳动合同法》第46条、47条规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除劳动者存在严重过错的情形外,必须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补偿标准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6个月以上不满1年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这里所称月工资是指解除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货币性收入。
场景1:普通员工小明工作3年2个月,月薪8000元。计算公式:3.5个月×8000元=28000元
《劳动合同法》第36条、40条、41条规定,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必须符合法定情形。员工不存在严重违纪、不能胜任工作或企业经济性裁员等情形,公司强行要求协商解除实则属于违法辞退。当员工不同意解除方案时,公司无权强制终止劳动关系,必须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劳动者完全有权正常出勤工作,公司若采取停发工资、取消工位等手段,构成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未提供劳动条件等违法行为。
最近收到不少咨询:公司说要裁员,我不同意赔偿方案,现在每天到公司也没人安排工作,这种冷暴力要忍到什么时候?这种情况其实暗藏转机。有个真实案例:某互联网公司想裁掉工作8年的老张,因赔偿金谈不拢,hr把他工位搬到杂物间,整整3个月不安排任何工作。老张坚持每天打卡、发工作日报,通过劳动仲裁拿到24万赔偿。
《劳动合同法》第46条,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到期后不与劳动者续签的,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但企业要求员工改签第三方公司(如劳务派遣公司)的劳动合同,这种操作是否合法需要分情况讨论:
1. 真实劳务派遣情形:若员工实际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未发生改变,仅改变签约主体,被认定为假派遣真用工,涉嫌违法
2. 合法业务外包情形:若企业将整个业务模块外包给第三方公司,员工需要重新签订合同并实际转换用工主体,则属于合法操作
3. 关键判断标准:是否改变实际用工关系、是否存在强迫改签、是否损害劳动者权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