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怎么认定共同经营

法律怎么认定共同经营

在《民法典》和《公司法》框架下,共同经营的核心是共同投资+共同管理+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四要素。法院判定时会看三点:一是各方是否有明确合作协议;二是资金/劳务投入是否形成混同;三是实际经营中是否存在分工协作。张三和李四合开奶茶店,一个出钱一个管店,就算没签合同也被认定为共同经营。

这些场景都构成共同经营

你以为只有签了合伙协议才算数?大错特错!去年杭州有个案子,俩网红用同一个抖音号直播卖货,法院就认定她们是共同经营。下面这些常见情况都踩雷:

1. 夫妻店模式:老公管进货老婆管收银,虽然没办营业执照,但赚了钱一起花,亏了债要一起扛。有个案例显示,夫妻用共同财产经营小超市,欠的货款两人都要还。

2. 朋友搭伙创业:大学室友凑钱开密室逃脱,口头说好五五分成。结果装修到一半有人反悔,法院转账记录和微信群聊天,判反悔方照样要承担装修债务。

3. 共享办公搞事情:三个自由职业者合租办公室,共用前台接业务。一人以工作室名义签合同收钱,其他两人也被追责。上海某设计公司案就是这么栽的跟头。

踩坑指南:这些证据能救命

法官审案时最爱看三类证据:资金流水、书面文件、第三方证言。建议做好这3件事:

• 微信聊天别瞎聊,重要事项要截屏
• 转账备注写用途,项目投资款
• 哪怕只有一页纸,也要写个合作备忘录

去年有个创业者靠美团后台的登录记录,成功证明自己没参与实际经营,躲过了200万债务。你看,细节决定成败!

常见问题Q&A

问题1:没签协议但参与了经营,要担责吗?

答:关键看实际贡献。北京朝阳法院判例中,王某虽未出资但负责采购,法院微信工作群记录判其承担20%责任。建议保留排班表、签字单据等证据自证清白。

问题2:只投资不管理算共同经营吗?

答:分情况!投资协议明确是借款,有固定利息不算。但若参与分红,哪怕不插手日常事务,也被认定为共同经营。新规强调,分红比例超过银行利率4倍,大概率会被认定。

问题3:退出合作后还要负责之前的债务吗?

答:看退出时是否完成清算。广州中院有个典型案例,合伙人退伙时没做工商变更也没公告,2年后公司欠债,退伙方仍需连带赔偿。切记退伙要签书面协议并公示!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