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怎么认定共同经营
在《民法典》和《公司法》框架下,共同经营的核心是共同投资+共同管理+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四要素。法院判定时会看三点:一是各方是否有明确合作协议;二是资金/劳务投入是否形成混同;三是实际经营中是否存在分工协作。张三和李四合开奶茶店,一个出钱一个管店,就算没签合同也被认定为共同经营。
这些场景都构成共同经营
你以为只有签了合伙协议才算数?大错特错!去年杭州有个案子,俩网红用同一个抖音号直播卖货,法院就认定她们是共同经营。下面这些常见情况都踩雷:
1. 夫妻店模式:老公管进货老婆管收银,虽然没办营业执照,但赚了钱一起花,亏了债要一起扛。有个案例显示,夫妻用共同财产经营小超市,欠的货款两人都要还。
2. 朋友搭伙创业:大学室友凑钱开密室逃脱,口头说好五五分成。结果装修到一半有人反悔,法院转账记录和微信群聊天,判反悔方照样要承担装修债务。
3. 共享办公搞事情:三个自由职业者合租办公室,共用前台接业务。一人以工作室名义签合同收钱,其他两人也被追责。上海某设计公司案就是这么栽的跟头。
踩坑指南:这些证据能救命
法官审案时最爱看三类证据:资金流水、书面文件、第三方证言。建议做好这3件事:
• 微信聊天别瞎聊,重要事项要截屏
• 转账备注写用途,项目投资款
• 哪怕只有一页纸,也要写个合作备忘录
去年有个创业者靠美团后台的登录记录,成功证明自己没参与实际经营,躲过了200万债务。你看,细节决定成败!
常见问题Q&A
问题1:没签协议但参与了经营,要担责吗?
答:关键看实际贡献。北京朝阳法院判例中,王某虽未出资但负责采购,法院微信工作群记录判其承担20%责任。建议保留排班表、签字单据等证据自证清白。
问题2:只投资不管理算共同经营吗?
答:分情况!投资协议明确是借款,有固定利息不算。但若参与分红,哪怕不插手日常事务,也被认定为共同经营。新规强调,分红比例超过银行利率4倍,大概率会被认定。
问题3:退出合作后还要负责之前的债务吗?
答:看退出时是否完成清算。广州中院有个典型案例,合伙人退伙时没做工商变更也没公告,2年后公司欠债,退伙方仍需连带赔偿。切记退伙要签书面协议并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