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机动车主要责任,机动车次要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当非机动车驾驶人存在过错导致交通事故时,应当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来划分责任。在司法若交警部门认定非机动车方存在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如闯红灯、逆行等),而机动车驾驶员仅存在观察不足等次要过错时,就出现非机动车主责、机动车次责的责任认定结果。这种责任划分打破了机动车全赔的传统认知,体现了法律对交通参与者的平等约束。
为什么电动车撞汽车还要车主赔钱?
去年杭州有个真实案例,外卖小哥闯红灯撞上正常左转的宝马,交警判电动车承担70%责任。宝马车主质疑:明明我被撞,为什么还要承担30%责任?这其实体现了优者危险负担原则。虽然电动车负主要责任,但考虑到机动车本身的危险性,法律仍会要求机动车方承担部分赔偿责任。就像案例中的宝马车主,最终通过保险公司赔付了对方医疗费的30%,自己车辆损失则只能获得对方70%的赔偿。
这6种情形最容易被判主次责任
通过分析上千起交通事故判决书,我们发现这些情形最易导致非机动车主责:1.深夜骑车不开车灯被追尾;2.载着孩子闯红灯被撞;3.酒后骑电动车蛇形走位;4.在人行道上突然横穿;5.改装电动车超速行驶;6.单手撑伞单手骑车变道。去年郑州的案例,大妈骑改装电动车以45km/h速度闯黄灯,撞上正常起步的汽车,不仅自己全责赔偿车损,还因超速被罚款。
主次责任≠五五开 赔偿计算有门道
事故造成10万元损失,非机动车主责要承担60-80%责任。比例三个要素判定:1.违法行为严重性(是否闯红灯等);2.避险性(能否及时制动);3.损害扩大因素(是否戴头盔)。有个计算口诀:医药费一万八,交强险先垫付;超出部分按比例,主责七成负。要的是,即便非机动车主责,机动车仍需在交强险限额内全额赔付人身损害,这个兜底条款很多人都不知道。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非机动车主责会影响汽车保费吗?
只要机动车有责任,哪怕只是次责,第二年保费都会上浮。涨幅要看保险公司规定,10%-30%不等。不过有个省钱妙招:损失在2000元以内,可以协商走交强险理赔,这样商业险不会留下记录。
问题二:电动车全责不肯赔钱怎么办?
建议三步走:1.当场要求交警出具责任认定书;2.通过保险公司代位追偿;3.必要时申请财产保全。去年苏州有案例,汽车车主通过冻结对方支付宝账户成功追回2.8万元修车费。记住一定要在事故发生后48小时内报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