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主次责任怎么划分

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主次责任怎么划分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发生事故时,一般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简单来说就是:谁违规谁担责,但机动车一方需要承担更重的举证责任。双方都有过错,主次责任按照7:3或8:2的比例划分;非机动车方无过错,机动车即使无过错也要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俗称无过错责任)。机动车正常行驶时,非机动车突然冲出被撞,若机动车能证明自己无超速、酒驾等行为,只需承担次要甚至无责任。

责任划分的底层逻辑:谁作谁吃亏

交警叔叔判定责任时,核心看两点:一是谁的行为直接导致事故发生,二是谁的违规更严重。举个栗子:外卖小哥骑电动车闯红灯被右转轿车撞了,表面看是弱势群体被欺负,但监控显示电动车明显抢红灯,机动车正常绿灯右转且车速合理,电动车要承担主责甚至全责!反过来,机动车超速50%还压线行驶,哪怕非机动车有轻微违规,机动车也被定主责。

这3个误区让很多人吃哑巴亏

误区1:非机动车是弱者就该多赔 现在法律早就不搞和稀泥了!江苏就有判例:行人翻越护栏被撞,法院判机动车无责且不用赔偿。
误区2:没撞到就不用负责 机动车突然变道导致电动车急刹摔伤,就算没实际接触,机动车也因危险驾驶行为担责。
误区3:有保险就随便认责 主次责任直接影响次年保费上浮比例,私了时若主动认全责,被对方事后追加索赔。

交警是怎么断案的?关键看这5类证据

1. 行车记录仪/监控视频(瞬间动作的实锤证据)
2. 刹车痕迹长度(推算是否超速的关键)
3. 手机定位数据(外卖员是否在接单状态)
4. 车辆碰撞部位(侧面被撞多因抢行,追尾多是后车责任)
5. 证人证言(最好是第三方目击者)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电动车闯红灯被撞,机动车要赔钱吗?

答:分两种情况!机动车完全无违规(车速≤30km/h、未酒驾),电动车负全责,机动车只需承担不超过10%的人道主义赔偿;但机动车有超速、分心驾驶等问题,很要承担主责。

问题2:机动车完全无过错也要赔10%?

答:是的!这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硬性规定。深夜路灯下,行人突然横穿快速路被撞,机动车无酒驾、超速等行为,仍需承担10%赔偿责任,这部分费用由交强险直接覆盖。

问题3:对责任认定书不服怎么办?

答:收到认定书3日内可申请复核!重点准备三类材料:新发现的视频证据、专业机构出具的鉴定报告(车速鉴定)、证人书面证词。杭州有个案例,车主通过行车记录仪证明电动车是逆行加速,成功推翻原定的同等责任。

问题4:私了协议签了还能反悔吗?

答:有风险!协议写明双方无异议,事后发现伤情加重很难追偿。建议私了时至少做到三点:现场多角度拍照、书面写明后续医疗费另计、保留医院初诊记录。

问题5:没有红绿灯的路口谁让谁?

答:记住让右原则!无论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在无信号灯路口,右侧来车有优先通行权。电动车从左侧冲出被撞,即使机动车未超速,也因未让右侧车辆担次责。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