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离斑马线5米被撞

行人离斑马线5米被撞

最近收到不少网友咨询:行人在离斑马线5米的地方被撞,司机该不该负责?《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必须减速,遇行人通过时应停车让行。但法律条文里有个关键点——人行横道范围内。事故发生在斑马线外,情况就复杂了。

去年杭州中院有个典型案例:王女士在斑马线前3米被撞,法院最终判定司机担责70%,行人30%。法官解释虽然未进入斑马线,但司机在接近人行道时未尽观察义务,而行人也存在横穿马路未走斑马线的过错。这说明法律不是非黑即白,关键看双方有没有尽到安全义务。

斑马线5米外的生死5秒钟

很多人觉得就差几步路,但这几步要走人命。我处理过最揪心的案子,外卖小哥在离斑马线6米处被撞飞,头盔都碎成三瓣。后来调监控发现,司机当时在低头找手机充电线,而小哥为了抢单边跑边看手机。

交警队老张跟我说了个规律:斑马线前后10米是事故高发区。有的行人觉得快到斑马线了放松警惕,司机以为还没到斑马线不用减速,两边的心理松懈正好撞在一起。

这些保命常识能救命

1. 过马路请启动三点观察法:先看左边来车,走到路中间再看右边,快速通过
2. 夜间出行要当发光体,手机电筒别照脸,要对着地面晃
3. 遇到大货车记得三不原则:不并行、不抢道、不贴身
4. 带孩子出门要牵反关节手,这样孩子不容易挣脱
5. 雨天打伞要举高45度,既不影响视线又能挡雨

血的教训换来的经验

去年处理过一个案子,李阿姨买菜回家,在斑马线附近被撞成重伤。她一直强调我离斑马线就几步路,但监控显示她突然从停着的公交车头前窜出。这种情况司机根本来不及反应,法院判了同等责任。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不要用自己的生命安全去测试司机的反应能力。

常见问题答疑

Q1:行人离斑马线5米被撞,要自己负全责吗?

除非行人故意碰撞车辆,否则不会全责。《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方最少要承担10%的责任。但行人存在重大过错,醉酒、闯红灯,要承担主要责任。

Q2:司机说自己没超速就能免责?

超速不是唯一认定标准!就算车速合规,司机未尽观察义务也要担责。有个案例司机开30码但低头捡东西撞人,照样被判全责。关键看是否采取合理避让措施。

Q3:现场没监控怎么办?

第一时间找目击证人,手机拍摄现场照片,记录刹车痕迹长度。现在很多车辆自带行车记录仪,可以要求调取前后车辆的记录仪画面。交警也会通过车辆碰撞位置、散落物分布等做技术鉴定。

Q4:保险公司说不是斑马线不赔?

这是忽悠!交强险条例明确规定,只要不是行人故意碰撞,都在赔偿范围。商业三者险也覆盖非斑马线事故。保险公司拒赔,可以直接向银保监会投诉。

Q5:被撞后该私了还是报警?

哪怕看着没事也要报警!很多内伤要24小时后才显现。有个案例当事人被撞后自己走了,第二天颅内出血死亡,因为没报警导致无法认定事故责任。记住三不原则:不私了、不逃逸、不拖延就医。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