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电动车过斑马线被撞责任怎么判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7条和76条规定,电动车骑行过斑马线属于借道通行,必须下车推行才能享受行人优先权。未下车被撞,电动车驾驶人承担主要甚至全部责任。但责任划分还需结合现场证据,是否闯红灯、双方行驶速度等。是机动车未减速观察撞上正在通行的电动车,机动车也承担部分责任。

骑电动车过斑马线被撞责任怎么判

斑马线上的生死较量:电动车路权真相

去年深圳就发生过典型案例:外卖小哥骑电动车冲过斑马线时被出租车撞飞,交警判定双方各负50%责任。理由是电动车未下车推行,出租车未观察。这个判决在网上引发热议,很多人不知道电动车在斑马线上的特殊身份。

斑马线本是行人安全岛,但现实中电动车大军总想蹭特权。法律规定:电动车必须像推自行车一样推行过马路,才算行人。坐着骑行,性质就变成机动车借道通行,路权等级直接降档。这就好比穿着旱冰鞋过马路,出事故自然要担责。

但有个灰色地带:很多城市允许电动车低速骑行过斑马线。杭州交警曾明确表示,时速低于15km/h可不强制推行。这种地方性执法差异常让事故责任认定扑朔迷离,建议行车记录仪要全程开启。

血泪教训:这些行为会让你全责

1. 闯红灯过斑马线:去年郑州判决的典型案例,大学生骑共享电动车闯红灯被撞身亡,法院判其承担80%责任

2. 斑马线加速抢行:北京朝阳区事故中,电动车突然从排队车辆间隙窜出,司机根本来不及反应

3. 载人过街超重:上海虹口法院判决,超载电动车制动不及撞上右转车辆,骑车人负主责

4. 夜间不开车灯:青岛即墨事故认定,无灯电动车在斑马线上隐身,承担60%责任

救命指南:过马路正确姿势

1. 距离斑马线5米开始减速,脚点地滑行

2. 举手示意驾驶员,确认眼神交流

3. 保持直线行驶,切忌蛇形走位

4. 遇到大货车停让时,警惕右侧盲区

5. 带孩子过街时,建议下车推行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电动车必须下车推行吗?不下车就全责?

答:法律明文规定需要下车推行,但实践中存在弹性空间。若骑行速度接近步行(5km/h以下),部分城市会酌情处理。但为保险起见,建议养成下车习惯,特别是发生事故时,没下车会成为定责关键证据。

问题二:被撞后如何争取有利责任认定?

答:立即报警保护现场,拍摄车辆位置、刹车痕迹、监控方位。留存外卖订单、导航记录等证明行驶状态。受伤送医,务必让家属及时调取路口监控。

问题三:责任划分比例怎么定?

答:司法实践常见比例:电动车未推行+机动车未尽义务,3:7或4:6;电动车有闯红灯等严重过错承担80%以上责任;若机动车超速或酒驾,倒置主次责任。

问题四:被撞能获得哪些赔偿?

答:即使承担主责,交强险也能赔付1.8万医疗费+2000财产损失。机动车有责,商业险按责任比例赔付医疗费、误工费等。收集医院发票、工资流水等证据链。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